“原来儿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他终于慢慢走出来了……”冬冬爸爸(化名)感叹道。 过去的一年里,儿子发生的巨大变化,让这位父亲看到了久违的希望。

长期便秘,两岁确诊孤独症

冬冬出生时并无异样,但成长过程中,他的发育速度明显滞后。 5个月无法抬头,1岁多仍不能爬行,只会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翻身、坐立,甚至连简单的走路和说话都无法做到。 医生一开始怀疑是脑部发育问题,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

两岁时,冬冬学会了走路,但仍不稳当,语言和社交能力也未见起色。 更让家人担忧的是,冬冬不爱和其他孩子互动,指令无法执行,手部动作协调性差,还表现出刻板行为,比如对圆形物体的极端痴迷。

20241015105658201660962.jpg

除此之外,冬冬还长期遭受便秘困扰,必须依靠开塞露才能排便。 家人终于决定带他到多家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经过一系列评估后,冬冬被确诊为孤独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闭症。

接受孤独症诊断后,冬冬爸妈一度感到无力。 尽管康复训练能够部分改善症状,但在恢复社会功能方面,效果仍十分有限。

菌群移植:冬冬康复的“突破口”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冬冬爸爸了解到,菌群移植对孤独症患儿的胃肠道症状和整体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他随即联系了树兰医疗旗下树兰(杭州)医院的儿科与感染科,开始为儿子寻求这项治疗。

2023年8月,冬冬接受了第一阶段的6次菌群移植治疗。 治疗后,冬冬爸爸明显感受到儿子的变化:“他第一次和我用眼神交流,和他说话也会有回应了。 ”之前的孤独世界似乎开始裂开了一道口子,每个月接受一次治疗后,冬冬逐渐开始叫爸爸妈妈,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能理解家人给出的指令。

202410151056591873901808.jpg

“儿子的变化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信心,”冬冬爸爸欣慰地说。 连冬冬的康复老师都惊讶于他的进步,仿佛从“一个人的世界”中走了出来。 如今,冬冬爸爸计划让儿子继续接受第二个疗程的治疗,期待更大的进步。

菌群移植为孤独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树兰(杭州)医院儿科覃珍主任介绍,孤独症,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患儿通常表现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近年来,孤独症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部分国家的新增病例数在过去两年间上升了23%。

树兰(杭州)医院儿科主任覃珍指出,孤独症患者通常伴随显著的肠道菌群失衡,这种失衡常引发一系列多系统症状,尤其是胃肠道问题。 研究显示,9%—91%的孤独症患者存在便秘、腹泻、腹痛、打嗝等胃肠道症状。 由于这些患儿通常伴有语言障碍,胃肠道不适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导致问题行为增加,比如挑食、易怒和攻击性行为,进一步加剧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菌群移植:修复肠道与大脑的连接

菌群移植是一种通过将健康人体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结构的技术。 这项疗法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于孤独症、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难治性疾病。 覃珍主任强调,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脑-肠轴”,肠道中的亿万菌群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与大脑进行双向调节。

例如,迷走神经可以感知肠道中的细菌代谢产物,并将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还能通过内分泌(如皮质醇)和免疫途径(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认知和行为障碍。 正是通过这些机制,菌群移植被认为有可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为这一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