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淼淼,文脉悠悠,古老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广大群众的餐桌。今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创新餐饮消费场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近期婚宴、升学宴等热潮迭起,国潮风格的宴会广受欢迎,所谓“无酒不成席”,高颜值、有内涵的传统白酒,顺理成章成为了这类宴会上的点睛之笔。

中式美学讲究的是形神兼备,一款酒是否满足此特征,不仅需在包装设计上令人耳目一新,工艺、口感等也需承载一定的历史积淀,凝结当地的特色风情。机缘巧合下,笔者遇见了一款情怀拉满的中式好酒——四特十五年,其由内而外的超然气质,给人带来感官和精神的多重享受。

1724146176430.jpg

源自鱼米之乡,天生钟灵毓秀

酒是人力与天工相辅相成的产物,每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也能造出一方独具韵味的酒。“国潮风”的酒,当然需由最纯粹的中华风物酿就。四特十五年产自拥有千年酿酒史的“酒乡”——江西樟树,其原料为水和大米,水自赣江来,米由赣鄱产,另有采自龙虎山的红褚条石砌成的发酵池,以及沿袭樟树当地数百年“清江土烧”工艺的酿造秘法,多种特色产物进行奇妙组合,如齿轮般精密运转,产出独一份的“浓头酱尾清中间”的特香型佳酿。

这些元素之所以能成就独一无二的特色美酒,与鄱阳湖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每年干湿交替分明,降水量充沛,形成密集水网,为酿酒所必要的微生物活动创造了极佳环境。唐宋以来,随着经济重心难移,农业、商业、手工业在这里得到繁荣发展,酿酒产业也进一步兴盛。四特酒的发展传承是江西风物历史的结晶,亦是中国酒文化中天人共酿、奋发进取精神的凝练。

品尝四特十五年时,笔者首先感受到类似于浓香的气息,细闻之下,酱香、清香随之而至,小酌一口,是一种很舒适的柔,不烈不躁,粮香、陈香的复合型口感充斥口齿间,饮后回味悠长,一两分钟后仍口有余香,像一本越读越有味道的古卷,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引人渐入佳境。

1724146176431.jpg

景德天下名瓷,满载君子情怀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仅盛酒器具就拥有爵、角、觚、尊等丰富的种类,而千百年来,最受欢迎的大概是被誉为“白色金子”的陶瓷了。四特酒诞生于瓷都景德镇所在的江西省,天生与瓷结下不解之缘,四特十五年的瓶体便由景德镇陶瓷名家精心打造。据了解,每个酒瓶需要经过60多道工序,其中包括6-7次模型打磨,3次反复进炉烧制,总耗费时间达33天以上,如此精雕细琢,只为打磨出美感和实用性兼备的艺术珍品。

1724146176432.jpg

十五年整个瓶身为淡雅的白色玉兰花造型,兰为传统文化中“四君子”之一,象征贤达、淡泊的高尚品格,与“酒中真君子,人生真性情”的品牌调性相契合。瓶身上端的两个小球需要一齐敲开才能倒出酒,装饰的同时也起到了防伪作用,表面的刻花纹理还采用了防滑设计,实现更好的握持手感。

目前四特十五年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包装设计也一脉相承,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独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整体观感典雅大气,质朴而不单调,将江西的瓷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精神相融合,以玉兰花瓶的“形”赋予产品民族内核的“神”。

从工艺到包装,四特十五年很江西,也很中国,以由内而外的文化气质重新定义了中式宴饮美学。玉兰瓷瓶与特香风味的和谐统一,无论是家庭喜宴,还是商务招待、会议用餐,都不失为“国潮风”的绝佳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