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初至2024年1月下旬,在多重利空因素接连冲击下,港股市场持续调整,2021年至2024年1月末的37个月里,恒生指数跌幅为43.14%,恒生科技指数的跌幅更是达到了64.33%。可以说港股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估值便宜”的状态,但是也一直没有走出“就是不涨”的怪圈,即使出现阶段性反弹,也只是昙花一现。

而2024年2月以来,沉寂多年的港股市场终于迎来强势反弹,Wind统计显示,4月22日至5月6日期间,恒生指数实现“十连阳”,创下2018年2月以来最长连涨纪录。截至5月17日,今年2月以来的恒生指数上涨27.1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6.82%,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0.04%,日经225指数上涨6.89%,上证指数上涨13.11%,港股遥遥领先,可以说进入“技术性”牛市。

表1:恒生重点指数区间涨跌幅

微信截图_20240806105923.png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为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5月17日

伴随着港股的上涨,南向资金加速进场。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超过2300亿港元,其中3月、4月净买入规模均超800亿港元。

那么,这波港股的反弹有没有可持续性,市场上的沪港深基金表现如何,后市又该如何布局港股投资?

本轮港股缘何走强?

本轮港股的上涨可谓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首先是政策因素,4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在香港上市,鼓励内地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其中,放宽ETF纳入互联互通有望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而允许南向资金交易人民币柜台也有望增强港股流动性。恒生指数正是这时开启十连阳的,并且走出来了一波快速反弹。此外,近期市场对红利税减免的预期再起,若政策顺利落地,则有望带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市场,提振港股估值。

其次是资金端因素,港股市场前期沉寂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流动性,而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步伐明显加快,截至5月17日,今年南向净买入金额为2434.76亿港元,分别超过了2022年上半年(2076.32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1235.52亿港元)的南向净买入金额。作为离岸市场,资金流向对港股影响巨大,可以看到港股4月份以来成为海外资金“高低切换”再配置的热土,4月下旬,海外股市出现回调,外资部分交易型的资金开始从这些高位股市切换到估值还很低的港股市场。“五一”假期港股在没有南向交易的情况下放量大涨,也成为佐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季度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出炉后滞胀预期升温,日元和日股的调整也驱使全球配置的资金流出;另一方面,5月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并未释放更鹰的信号,港股资产的低估值、高股息优势开始显现,从而成为外资的避风港。

图1:年初至2024年5月17日北向、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亿元)

202408051352221657840190.png

第三是基本面业绩端的因素,近期港股的互联网龙头发布业绩,净利润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其他一些大市值互联网公司,也普遍实现盈利同比高增,业绩拐点出现。同时港股的公司更重视股东回报,业绩披露期间,也都在发布回购和分红计划,为股价提供支撑。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期开始有所改善,从而,导致互联网、消费这些外资主导权偏重的港股权重资产,迎来了价值重估,引领恒生指数近期持续强劲上涨。

沪港深基金表现如何?

对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来说,港股是一个研究难度较大、参与门槛较高的市场。因此,借道主要投资于港股的基金,是一种较为便捷的布局方式。沪港深基金指既能布局沪深两市个股,又能通过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渠道配置港股投资标的的基金品种。在众多沪港深基金中,投研实力突出、产品线全面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值得重点关注。

据Wind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前海开源基金共管理了21只沪港深主题基金,总规模101亿元。从产品业绩表现来看,截至5月17日,过去6个月前海开源基金旗下21只沪港深主题基金中有15只基金业绩为正,5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今年以来有17只业绩为正,而近3个月以来,上述沪港深主题基金全部为正收益。

表2:前海开源旗下近6个月正收益沪港深基金

202408051352222008476502.jpeg

数据来源:银行证券、wind,截至2024年5月17日。

从上表可以看到,由章俊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A、由王霞和王思岳管理的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近6个月的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3.1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3.57%)、21.65%(业绩比较基准10.67%),超额收益显著。近6个月的收益率超过10%的还有王霞和毕建强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A、魏淳和王可三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景气行业、王霞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隆鑫A,分别达到了16.22%(业绩比较基准5.44%)、14.78%(业绩比较基准6.83%)、11.30%(业绩比较基准3.57%)。

究其原因,与基金的“含港量”不无关系。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前海开源基金旗下有3只沪港深基金的“含港量”在80%以上,分别为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A、前海开源沪港深聚瑞、前海开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强。其它18只产品较为灵活,港股仓位在0-95%区间。

而从实际持仓情况来看,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A、前海开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强、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A在2024年第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投资范围主要是石油、煤炭、电力等红利属性的央国企,以及部分港股互联网企业。前海开源沪港深隆鑫A的港股持仓占到了基金股票市值的35.13%,根据前海开源沪港深隆鑫2023年年报的投资运作分析,该产品配置 AH 股优质公司以追求和优质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并重点配置于低估值的港股。前海开源沪港深景气行业的业绩与港股持仓相关性较低,主要得益于行业配置。

那么为什么选择高比例配置港股?近年来,受两地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制度以及定价机制不同等因素影响,同时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公司AH股价长期存在价差。实际上在2020年四季度之后,王霞便开始采用“逆向投资策略”,基于双重价值洼地的投资框架。而她管理的基金也重点布局了同时在港股和A股均有且存在价差的企业。

正如王霞在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2023年年报中所言“虽然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复苏呈现一定的曲折性,但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依然看好,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凸显。在香港上市的大部分中国优秀公司代表,过去较长期与A股股价存在折价,预计未来逐步缩小差距是一个大的趋势。”

后市投资机会怎么看?

行至此处,接下来的港股将如何演绎?

从政策面来看,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鼓励内地资金进入港股市场,这个大方向是确定的,“政策底”已经基本确认。资金面来看,政策有望带动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外资方面,虽然已经在慢慢增配港股,但目前更多还是一些交易型的资金入市,中长期资金能否流入港股市场,更多还是要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带动企业盈利预期上修。其次还有一个决定港股流动性的因素就是美联储降息,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那么港股也将会更加受益。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崔宸龙认为本轮港股上涨的持续性将会更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港股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已经足够长和足够深,目前绝对位置和估值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来看,港股吸引力十足;第二是前期海外资金对于日本等其它国家的配置一直在增长,但汇率等问题导致外资的实际回报率并没有那么好,港股市场的汇率长期保持稳定,从而使得部分海外资金回流到香港市场。”

从长期来看,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前海开源沪港深隆鑫的基金经理王霞也明确表示战略性看好港股的投资基金,她认为“影响港股的最主要的两类因素在未来几年都是处于边际改善的趋势,一类是基本面,即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第二是估值水平,主要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尤其是利率水平的影响。”

对于港股的投资策略,王霞依然比较看好“AH折价策略”,她认为未来中国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A股H股互联互通的推出是可预期的,在这种预期之下战略性布局港股,就相当于享受多重安全边际。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前海开源官网,截至2023-12-31。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混合A成立于2016年05月19日,章俊自2024年4月24日任职,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史程(20171213-20200327)、谢屹(20160519-20210601),陆琦(20210601-20230310),魏淳(20210601-20240424)、王可三(20230310-20240424),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2016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7.5%/6.07%、5.95%/14.79%、6.58%/-15.97%、27.68%/26.39%、20.22%/20.09%、2.39%/-1.72%、-12.10%/-14.45%、-13.41%/-6.52%;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股票成立于2017年5月8日,基金经理王霞自2020年7月23日任职,王思岳自2022年10月27日任职,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邱杰(20170508-20190705)、史程(20171213-20200723)、苏天杉(20180509-20190705)、董治国(20200723-20220808)。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2018-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5.09%/-9.23%、9.99%/8.44%、1.54%/-1.69%、-5.94%/-10.18%、-4.64%/-11.26%、-3.45%/-9.97%;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A成立于2017年03月23日,王霞自基金成立日起任职,毕建强自2023年3月10日任职,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恒生指数收益率×2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2017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分别为2.87%/12.68%、-14.12%/-13.42%、45.79%/21.01%、24.23%/13.85%和6.14%/-3.50%、-1.98%/-12.80%、2.79%/-6.84%;前海开源沪港深隆鑫混合A成立于2017年03月01日,王霞自2023年12月29日任职,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 赵雪芹(20170301-20190702)、史程(20190702-20200720)、肖立强(20190702-20231229)、刘诣博(20200511-20210617)、吴国清(20200720-20220915)、吴彦(20210617-20231229),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 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分别为12.17%/26.39%、43.30%/20.09%、14.40%/-1.72%、-12.40%/-14.45%、-7.26%/-6.52%;前海开源沪港深景气行业成立于2017年05月08日,由魏淳和王可三共同管理,基金经理魏淳任职于2024年4月24日,基金经理王可三任职于2024年4月24日,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柯海东(20170508-20180731)、付海宁(20180926-20191104)、曲扬(20170510-20200514)、刘小明(20191205-20211118)、陆琦(20210107-20220808)、王霞(20211118-20230105)、章俊(20220808-20240424),基金业绩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5%+恒生指数收益率×3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2.72%/17.05%、50.24%/9.30%、-6.10%/-4.87%、-45.57%/-11.64%、-6.63%/-7.14%;前海开源沪港深聚瑞混合成立于2019年6月14日,杨德龙自2021年11月18日起管理,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曲扬(20190614-20200917)、刘小明(20191205-20211118)、王霞(20211118-20230105),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指数收益率×8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5%,2019-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13.73%/-0.95%、44.03%/-2.50%、-18.03%/-11.84%、-13.91%/-12.71%、-9.17%/-11.57%;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A成立于2016年10月17日,曲扬自2018年7月4日-2019年8月7日任职,吴国清自2016年10月17日任职,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 ,2016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0.4%/0.05%、12.45%/14.79%、-10.89%/-15.97%、32.3%/26.39%、46.81%/20.09%、45.34%/-1.72%、3.10%/-14.45%、-5.87%/-6.52%;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混合A成立于2016年08月30日,崔宸龙自2023年1月13日开始管理,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40%+恒生指数收益率×4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2018年-2023年,基金及其基准收益分别为-9.80%/-14.20%、6.18%/18.78%、3.31%/10.01%、2.91%/-6.40%、-16.98%/-13.82%、-6.99%/-8.88%;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混合(LOF)成立于2016年07月20日,吴国清自2020年7月20日任职,刘宏自2021年3月12日任职,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孙亚超(20160720-20170531)、柯海东(20160720-20180606)、苏天杉(20180606-20190617)、史程(20171213-20200720)、石峰(20190617-20211011),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大农业指数收益率X60%+恒生指数收益率X1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X30%,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7.32%/24.56%、23.97%/27.50%、3.65%/-5.69%、-11.47%/-11.49%、0.89%/-14.13%;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混合A混合成立于2015年12月8日,曲扬自成立开始管理,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17.37%/17.96%、53.99%/6.95%、-4.12%/-5.82%、-31.65%/-8.89%、-15.77%/-6.68%;4.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混合A成立于2016年4月19日,曲扬自成立开始管理,其它历任基金经理为:史程(20160428-20191011)、范洁(20170905-20211011),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72.99%/17.96%、91.08%/6.95%、-3.64%/-5.82%、-30.36%/-8.89%、16.75%/-6.68%;前海开源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成立于2016年11月18日,曲扬自成立开始管理,陶曙斌自2018年9月26日-2020年12月18日任职,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54.92%/17.96%、58.62%/6.95%、-1.96%/-5.82%、 -29.70%/-8.89%、-15.96%/-6.68%;前海开源沪港深聚瑞混合成立于2019年6月14日,杨德龙自2021年11月18日起管理,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曲扬(20190614-20200917)、刘小明(20191205-20211118)、王霞(20211118-20230105),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指数收益率X8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x15%,2019-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13.73%/-0.95%、44.03%/-2.50%、-18.03%/-11.84%、-13.91%/-12.71%、9.17%/-11.57%;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精选混合成立于2016年07月04日,杨德龙自2021年11月18日起管理,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曲扬(2016070420191205)、刘小明(20191205-20211118)、王霞(20211118-20230105),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5%+恒生指数收益率*3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2016-2023年,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分别为9.00%/4.47%、32.08%/16.63%、-24.39%/-10.45%、28.30%/17.96%、63.24%/6.95%、-7.63%/-4.87%、-13.74%/-11.64%、-13.36%/-7.14%;前海开源沪港深创新成长成立于2016年6月24日,章俊自2021年3月12日任职,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倪枫(20160624-20180713)、苏天彬(20180713-20190718)、史程(20171213-20190718)、邱杰(20190515-20210312),2019-2023年,A类份额基金收益率及业绩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9.20%/22.34%,10.14%/15.40%,37.66%/-3.05%、-28.17%/-13.20%、-0.99%/-6.75%,C类份额基金收益率及业绩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9.16%/22.34%,9.96%/15.40%,37.50%/-3.05%、-28.23%/-13.20%、-1.14%/-6.75%;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股票A成立于2019年3月13日,崔宸龙自2020年7月20日开始管理,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史程(20190313-20200720)、王霞(20200720-20221027),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指数收益率X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X20%,2019年-2023年,基金及其基准收益分别为7.72%/-0.83%、48.92%/-1.69%、-11.26%/-10.18%、-29.83%/-11.26%、-6.36%/-9.97%;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成立于2016年08月30日,崔宸龙自2023年1月13日开始管理,本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史程(20200413-20210426)、刘小明《20200422-20211118)、肖立强(20211118-20230113),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X40%+恒生指数收益率X4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X20%,2018年-2023年,基金及其基准收益分别为-9.80%/-14.20%、6.18%/18.78%、3.31%/10.01%、2.91%/-6.40%、-16.98%/-13.82%、-6.99%/-8.88%。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在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的前提下调整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比例,导致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市场观点具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