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如何让师生吃得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是海亮教育永恒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海亮智汇后勤稳中求进,引进国家营养师、行政总厨,开设菜品研发中心,构建智慧餐饮体系,多措并举,护航“舌尖上的健康与美味”。

  近日,海亮智汇后勤又有“新动作”,占地两千平米的食材加工中心正式运营,该加工中心设有3条独立生产线,实现面点、蔬菜、肉类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构建食材加工全流程监管体系,纵深推进食品安全“闭环管理”,这也标志着海亮教育餐饮管理与运营迈向新阶段。

  一、集约化加工,降本提效成果亮眼

  加工中心投用前,为保证师生吃到新鲜的食材,每天凌晨,食堂阿姨们就要开始忙碌切配工作,遇到土豆之类的食材加工,更是“苦不堪言”,不仅削皮繁琐,切丝更是考验刀工。现在加工中心投用后,效率极大提升,去皮、切丝、打包全流程机械化操作,“手法快”“刀工好”,而且减轻了食堂阿姨的工作量,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暖心的服务中去。

图片1.png

  据了解,蔬菜车间1小时最多可处理1.5吨蔬菜,之前20个人的工作量,现只需9人即可完成,而肉类车间配备的诸如锯骨机、肉丁机、绞肉机等机器,每台产能均可达到900kg/h。面食车间平均每小时可生产9000个饺子、3500个包子、250公斤面条等。三万多师生和员工的一日三餐所需要的全部菜品的分拣清洁包装等前道加工,在仅有21人的加工中心一晚上就能完成。

  加工中心还通过科学的原材料计算和定量加工,有效减少了食材浪费。“各学校食堂每周通过智慧餐饮系统一键下单,系统自动完成原材料数量的核算后生成采购数据,为采购环节提供依据,减少浪费。”食材加工中心负责人杨升凯介绍道。

  二、 标准化管理,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纯人工切配菜品也慢慢“暴露”出了短板。一方面,面对主题活动等临时性用餐需求,食堂员工难以迅速反应,人员抽调不易、备餐难度大;另一方面,相同菜品在不同人员的处理下,规格难以保持完全一致,尤其是在切丝、切块环节,也影响了菜品“形象”;以及纯人工切配,也对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1706521704684.jpg

  食材加工中心投用后,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带来了明显的便利,让食堂整体运作更为高效、有序。标准化和机械化的全过程加工,将人员与食材的直接接触降至极低,实现了免拣免洗、开袋即炒的高效净菜生产,提升了食品安全管控水平。海亮高级中学食堂主任郦建永直言“省力又省心”。

  三、信息化赋能  餐饮服务新体系持续创新

图片4.png

  菜品供应不足或浪费、菜单推广难度大、学生营养摄入情况难以保证、用人成本高,一直都是困扰校园餐饮服务行业的痛点难题。海亮智汇后勤在沉淀海亮教育近30年后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摸索出了一套专门的餐饮服务新体系——“线上下单+标准菜谱+营养分析+智能厨房+加工中心”,一揽子解决菜单、厨艺、用工、加工效率、食材损耗、成本核算和营养分析等综合问题,在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校园餐饮行业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706521661402.jpg

  后续,海亮智汇后勤将在探索更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餐饮服务的同时,持续扩大服务“半径”,推动学校食堂治理革新走实走深,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暖心、让大众安心。

  海亮智汇后勤紧跟市场导向,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手段,打通了净菜加工、冷链配送、食安溯源、供餐大数据平台搭建的全链路运营数据,不仅实现了技术和管理的双重飞跃,更为校园餐饮服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海亮智汇后勤还将继续探索适合中国教育后勤领域的创新治理体系,让降本提效、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后勤行业发展的脉络,为助力后勤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海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