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浙江省江山市上余镇方家村文明和谐新社区,只见栋栋高楼鳞次栉比,绿化景观错落有致,游乐区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健身步道上老人悠闲地散步。近年来,该村在乡村振兴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华丽蜕变,成为浙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这一切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凌根明的卓越领导。
左一为村书记凌根明
今年59岁的凌根明,2004年9月入党,2008年1月,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方家村和白鸡地村合并成新方家村。该村地处山区,有1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650户农户,总人口1921人,辖区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
该村绵延13公里,各自然村之间道路多为泥土路,路况较差,给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带来极大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里经济发展。
凌根明和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精心规划设计,启动道路修建及硬化工程。道路硬化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打通农产品外销“最后一公里”。
在推进道路硬化工程同时,凌根明和村“两委”高度重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过去,村主干道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便一片漆黑,村民夜间出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凌根明整合资金,实施村主干道路灯亮化工程。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准时亮起,照亮村民回家的路,也点亮了乡村的夜晚。
方家村村地处山区,长期存在“用水难、水质差”双重困境。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08年1月,凌根明和村“两委”将供水工程列为“为群众办实事”头号项目,启动村庄自来水安装和独立式供水建设。
村里通过"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村级自筹"的方法,启动供水工程。项目同步推进管网入户与独立供水设施建设。
在集中供水区域铺设管网,新建蓄水池,配套安装智能水表,实现“一户一表”。同时,对水源地水质进行指标检测,确保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针对偏远散居点,项目创新采用独立式供水系统,实现自给自足、智能控制。
这项惠及全村的民生工程,不仅让“自来水通到灶台上”的梦想成为现实,更架起党群“连心桥”。
2020年,凌根明和村“两委”将村里环境整治列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启动“污水治理+村容提升”工程。立足“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同步推进管网建设、污水处理、景观改造三大工程,力求破解环境治理"老大难"。
环境整治不仅治污水,更要整“颜值”。村里拆除废弃猪圈、乱搭棚架,将腾出的空间改造成“口袋公园”和生态停车场;计划对主干道进行“白改黑”,两侧栽种景观树;打造特色文化墙,绘制农耕文化、山水风光主题壁画。
为守护美丽家园,村里建立管护机制:成立制定村庄环境管护公约,将污水排放、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等。
据村党支部书记凌根明介绍,村两委坚持以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以党建促村建,推动方家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经济建设提收入、环境整治利民生、基础建设强发展等举措,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升村庄整体形象。2024年,方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4.8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3年,凌根明担任村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落实各级决策部署。凌根明严格党费收支,落实党务公开,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规党纪、部案件警示录、级纪委通报,增强党员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后备干部培养储备方面,凌根明按照村干部储备要求,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将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返乡青年、外出创业返乡人员,农村至富能手、创业能人、优秀党员等纳入后备干部优先入取,采用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本村后备干部推荐工作。
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上,凌根明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建立责任清单,细化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责任。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常态化。
在廉政警示信息方面,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凌根明时常提醒自己,要实打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特别是自2013年11月起,他担任方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做到以身作则,坚持用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村里低保户评定等基础工作,凌根明都召集党员商量,民主确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凌根明在18年农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多项荣誉。自2013年11月担任方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先后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江山市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先进个人、江山市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先进个人、江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江山至衢州沿江通道项目征迁大会虎“铁军”荣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凌根明,这位方家村的领路人,把村民紧紧凝聚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下,用智慧、担当和实干,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他带领下,方家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董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