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是促进经济跃迁和成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国家和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引领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技术创新不断加快。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13%,相较于 2014 年提升了近 7 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区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载体。一 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区县单元提供的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离不开包括企业、政府、投资者在内多元主体的连接与互动,离不开区域间的相互赋能和协同创新。 另一方面,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好经济发展新动能更是区域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2024年复杂多元的经济市场环境,前瞻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于前瞻的战略新兴产业大数据热力指数,重磅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报告》,通过指数的对比,旨在反映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热度和发展潜力,为区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形成错位发展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供科学指引。
本报告基于前瞻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库,选取全国 2814 个区县样本(不含港澳台地区),通过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热力值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产业发展基础、产业集聚水平、区域创新力、区域成长潜力;8 个二级指标:企业规模、企业密度、产业集聚度、 龙头企业数量、新增企业注册数(2021-2023 年)、创新成果、研发实力、发展潜力。在二级指标之下,设立 19 项相应的三项指标。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综合排名情况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武侯区、北京市朝阳区、深圳市宝安区、杭州市 滨江区、广州市天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广州市黄埔区和长沙市岳麓区。
从区域分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围绕京津冀 - 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了三大中心;西南地区围绕重庆市、成都市形成两大中心,尤其以成都市表现格外亮眼;中部六省中,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均超过 2 个区县入围全国百强;相较而言,东北、西北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热度较低较弱。
分省份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热力值综合排名前 100 的区县,广东省区县数量最多, 为 16 个;其次是浙江省,数量为 15 个;排名第三的为江苏省,数量为 10 个。
分城市看,综合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北京市、杭州市和上海市分别有 8 个区县进入前 100,并列全国第一。
1.高端装备制造
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深圳市宝安区、 温州市乐清市、苏州市昆山市、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南山区、常州市武进区、佛山市南海区、台州市温岭市、聊城市临清市和苏州市吴中区。
分省份看,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浙江省的区县数量最多,达到 19 个。
分维度看,深圳市、上海市、苏州市、佛山市和宁波市整体热度较高。
产业集聚水平方面,温州市乐清市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密度上位列第一;深圳市南山区则集聚了最多龙头企业。
区域创新力方面,深圳市宝安区拥有最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沙市长沙县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深圳市龙岗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最多。
2.节能环保
从节能环保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顺德区、苏州市吴江区、深圳市南山区、北京市海淀区、绍兴市柯桥区、台州市温岭市、 泉州市晋江市和深圳市龙岗区。
分省份看,在节能环保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浙江省的区县数量最多,高达 23 个。
深圳市、苏州市、佛山市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产业集聚水平方面,南通市通州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密度最高,深圳市宝安区集聚龙头企业数量最多;佛山市南海区在近三年(2021-2023)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排名第一。
区域创新力方面,深圳市宝安区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等指标上稳居全国第一。
3.生物医药
从生物医药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上海市浦东新区、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市昌平区、广州市黄埔区、亳州市谯城区、深圳市南山区、北京市海 淀区、成都市武侯区、北京市朝阳区和武汉市江夏区。
分省份看,在生物医药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广东省的区县数量最多,达到 15 个。
上海市、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长沙市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热度不减。 值得关注的是亳州市,近年来新注册企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产业集聚水平方面,亳州市谯城区生物医药产业密度最高,近三年(2021-2023 年) 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也居于全国首位。
区域创新力方面,武汉市江夏区拥有最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市黄埔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指标上排名第一。
区域成长潜力方面,上海市浦东新区拥有最多独角兽企业,北京市昌平区瞪羚企业数 量最多,淄博市临淄区拥有最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潍坊市寒亭区拥有最多隐形冠军企业。
4.数字创意
从数字创意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杭州市滨江区、北京市海淀区、杭州市西湖区、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成都市武侯区、武汉市江夏区、郑州市金水区、武汉市洪山区和深圳市南山区。
分省份看,在数字创意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广东省的区县 数量最多,达到 16 个,浙江省、北京市紧随其后。
分维度看,杭州市、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和深圳市在数字创意产业领域热度高涨。
产业集聚度水平方面,成都市武侯区近三年(2021-2023)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最多, 杭州市滨江区企业密度最高、龙头企业数量最多。
区域创新力方面,杭州市滨江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市海淀区、杭州市滨江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在全国前三。 区域成长潜力方面,杭州市滨江区拥有最多数量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千里马企业等优质潜力企业。
5. 新材料
从新材料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南海区、广州市黄埔区、衡水市安平县、金华市永康市、天津市静海区、佛山市顺德区、 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鄞州区和上海市嘉定区。
分省份看,在新材料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浙江省的区县数量最多,为 18 个。
深圳市、佛山市、宁波市表现突出。值得关注的是佛山市南海区,近三年新材料领域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排名第一。
产业集聚水平方面,衡水市安平县新材料产业企业密度最高,佛山市南海区近三年 (2021-2023 年)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最多。
从区域创新力来看,佛山市南海区和深圳市宝安区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遥遥领先;长沙市宁乡市、武汉市蔡甸区、株洲市天元区和宁波市镇海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数量上分列全国前三,天津市滨海新区、深圳市宝安区和天津市武清区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全国前三。
6.新能源
从新能源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温州市乐清市、北京市朝阳区、深圳市宝安区、珠海市香洲区、台州市温岭市、深圳市龙岗区、无锡市宜兴市 、北京市海淀区、合肥市蜀山区和深圳市南山区。
分省份看,在新能源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广东省和浙江省的区县数量最多,分别达到 15 个;山东省区县数量排在第三位,为 14 个。
分城市看,在新能源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北京市的区县数量最多,分别达到 6 个,并列第一。
分维度看,温州市、深圳市和北京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热力值较高。
产业集聚水平方面,沧州市南皮县新能源产业企业密度最高;成都市金牛区近三年 (2021-2023)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最多,其中,2022 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到峰值, 突破 5300 家;深圳市南山区、北京市海淀区和深圳市宝安区集聚龙头企业数量最多。
区域创新力方面,温州市乐清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排在全国前列;珠海市香洲区、北京市朝阳区和深圳市龙岗区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上分列全国前三。
7.新一代信息技术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区县分别是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宝安区、杭州市滨江区、北京市海淀区、成都市武侯区、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市福田区、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龙华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
分省份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排名前 100 的区县中,广东省 的区县数量最多,达到 18 个,浙江省、江苏省分别拍在第二、三位。
深圳市、苏州市、北京市、成都市和杭州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热度。
产业集聚度水平方面,成都市锦江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密度最高,其次是杭州市西湖区,排名第三的是成都市武侯区。
从区域创新力来看,深圳市同样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其中,南山区和宝安区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上均稳居全国前二, 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位居全国前五。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热力值评价指数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