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一首传统的白族曲,是对剑川木雕最形象生动的吟唱。剑川木雕,源自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是白族人民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剑川木雕主要分布在剑川县金华镇、甸南镇狮河村,是剑川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甸南镇狮河村已经发展为木雕专业村,带动更多的村民传承和发扬木雕技艺,以此带动剑川文化旅游发展,不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

剑川木雕不仅是白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贵遗产。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剑川木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目前,剑川木雕在继承发扬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嵌石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室内装饰、旅游工艺精品等四大门类、130多个花色品种,并以精湛的技艺、古朴典雅的风格和上乘的质量远销海内外。

jouiou.jpg

u89o8o0.jpg

【历史渊源】

剑川木雕的历史可追溯至南诏国时期,当时的白族先民就已经开始用木材雕刻简单的生活用具和祭祀品。到了唐宋时期,剑川木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宋代时技艺渐趋精湛,民间能工巧匠甚多,明嘉靖后,豪门贵族大兴土木,修建亭阁水榭,民间儒、佛、道三教俱兴,庙宇祠堂林立,剑川木雕和木匠工艺得到了大力发展,到了清代,剑川木雕达到了鼎盛时期。清代以后,剑川木雕技艺进一步成熟,作品不仅供本民族使用,还销往周边地区和其他民族中。

剑川木雕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涵盖了选材、设计、雕刻、打磨、上色等多个环节。首先,工匠们会根据木材的质地、色泽和纹理选择适合的原材料。然后,根据设计好的图样,使用刀具进行雕刻。这一过程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因为每一刀的力度和角度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接着,将雕刻好的作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最后,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还会进行上色处理。

【文化意蕴】

剑川木雕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白族的历史、宗教、民俗和审美观念。例如,常见的木雕作品中有象征吉祥的龙凤图案、寓意长寿的松鹤图案,以及反映白族日常生活场景的各种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化了木雕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剑川木雕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也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剑川木雕能做古建筑及居家的雕花装饰,如斗拱、门楣、格子门、八仙桌、客堂供桌、茶几、床凳等;民间乐器,如龙头三弦上的龙头和音窗;日常用品,如箱柜、笔架、茶盘、面模(做饼子之用)等。木雕内容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主,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木雕图案有香草、纹龙、纹凤、狮头、凤头、云纹等。

建筑装饰大件中最有特色的为格子门,一般以4扇或6扇为一堂,置于寺庙大殿和居家正厅客堂,有2层至4至镂空浮雕等。内容有“富贵根基”(牡丹和公鸡),“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白鹤飞松”、“鹿鹤同春”、“八仙过海”等,雕工精细,层层镂空,空间层次明朗;浮雕和立体雕巧妙融和,生动活泼。

【剑川木雕小镇】

剑川木雕艺术小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北连狮河木雕村,西靠剑湖,小镇以狮河木雕村木雕工艺传承优势和剑川木雕文化产业园为基础,总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由新建区和狮河老村提升改造区构成。

gujtyi.png

5658.png

已建成的白族院落区87院目前已引入十多家木雕企业准备装修入住,木雕艺术小镇将聚集更多白族木雕大师,从业人员将从研创方面、从产品的设计方面有更好的交流沟通,会有更好的产品问世,促进木雕产业的发展。

目前,狮河古村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开展,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美丽乡村和景区标准建设,对狮河木雕村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为木雕艺术小镇发展提供产业基础和旅游配套,包括建筑外立面整治、管线综合治理、环湖路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公共活动广场、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建设。预计今年9月份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