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墨汁,这种神秘的黑色液体,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表达了无尽的艺术。从史前的彩陶纹饰到商周的甲骨文,从竹木简牍到缣帛书画,到处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痕迹。那么,墨汁的起源与发展究竟是怎样的呢?

截图20231127134901.png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使用各种天然材料来制作墨汁。《诗经》中有云:“匪石匪席,墨兮。”这里的“墨”指的就是石墨。而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来制作墨汁。当时的这种墨汁主要用于书写,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油墨”。《庄子》中便有“舔笔和墨”的说法。

截图20231127134910.png

松炭

关于墨汁的起源,最有名的传说便是“邢夷制墨”了。传说在周朝时,有一个擅长诗画的人,名叫刑夷。一天,刑夷在河里洗手时,看见河面 上漂着一件黑糊糊的东西,他怀着好奇心捞起 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尚未燃尽的松炭,便又随手丢进了河里。刑夷突然发现,自己一双刚刚洗干净的手染上了一道黑黑的颜色。“松炭既能染色,是否可以用来写字呢?”刑夷不禁思忖道。他赶紧追到下游,重新把那块松炭捞了起来。刑夷把松炭带回家,用砖头将它捣碎,研成粉末。“你干什么呀?快吃饭吧!”妻子王氏说 着,把一碗麦粥端到刑夷面前。刑夷朝麦粥望了一眼,灵机一动,捧起黑粉末,“哗”地撒在麦粥碗中。“啊呀,你疯啦! ”王氏惊讶地说。刑夷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拿起筷子,在碗里蘸了几下,朝墙上画了几下,墙上出现了一 道道黑色的痕迹。“哈哈,我找到写诗作画的材料啦! ”刑夷高兴地叫了起来。从此刑夷便用松炭粉末调成的液体写诗作画,这种液体就是我国最原始的墨汁。

截图20231127134918.png

手工制墨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汁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到了汉代,人们开始使用松烟、灯烟等材料制作墨汁。其中,松烟墨成为了后来中国墨的主流。唐朝时期,制墨工艺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名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廷圭墨”。相传李延圭是制墨的能手,有一年在祁门做墨。这天他洗墨后烧火,因添了大量的水,所以锅中的墨汁被煮了又煮。过了大半天,锅中的墨汁全变成了一个个黑色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边跳边舞,又像是在做游戏。李廷圭想:“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从未见过这奇妙的情景,不妨把它们叫做‘墨戏’吧!”后来,李廷圭把“墨戏”写在纸上,画成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这可是一种新的画法,画出的东西都是黑色的。而那些黑团团也变得有棱有角,形态可爱,神采毕现,惟妙惟肖。在不断地试验后,李廷圭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墨汁。李廷圭把这种墨汁叫做“乌金”,“乌金”不仅色泽乌黑,而且不褪色、不腐烂,成为了当时皇家御用的墨汁。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廷圭,就把这种新墨叫做“廷圭墨”。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墨汁开始被大量使用。此时,出现了“徽墨”这一著名的墨种。徽墨产于安徽徽州,以桐油烟、漆烟等为主要原料,制作技艺精湛,被誉为“黑金子”。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浙墨”、“川墨”等不同产地的墨种,满足了不同地域的需求。

明清时期,制墨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制墨名家和品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胡开文墨”了。胡开文墨以“黑而亮、光而润、浓而透”的特点成为了当时的“万能墨”。此外,还有“戴月轩”、“同仁堂”等老字号品牌,都成为了中国制墨史上的经典之作。

截图20231127134927.png

现代墨汁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墨汁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然而,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墨汁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带动了墨汁市场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墨汁。比如:速干墨汁、防水墨水、彩色墨水等。除了传统的块状墨和液体墨外,还出现了粉末状墨粉和胶状墨水等不同形态的墨汁。

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墨汁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制造和使用方式。比如: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出现,使得打印出来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度高、速度快、效率高;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墨汁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也为传统制墨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