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身影无法铺满大地,但是声音却可以传得很远。
“大家好,我是崔跃松,今天我讲课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这是知名宣讲专家崔跃松每次开讲前经典的开场白。
近三十年来,不论是家风家训、国学礼仪,还是反腐倡廉、现代企业文化,或是公民道德素质,几乎每一个正能量、主旋律的主题,都能听到崔跃松的声音,他精神抖擞,全程脱稿,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换化成通俗易懂的精彩理念,以一种接地气、冒热气的方式传达着党的主张和政策。
许多人将之称为“崔跃松现象”。在这一现象的背后,他都有过怎样的付出和努力?数百万人成了他的听众,为何有那么多人被他“圈粉”?未来他的讲课将有哪些新的方向?近日,本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备受大家喜爱的崔跃松老师。
“崔跃松现象”
“崔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之前听过您的课,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根本的改变。”
“崔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面对未来我很迷茫,向您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
这是在崔跃松办公室里,记者翻看到的一些“粉丝”来信。三十年来,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听友来信不计其数,他都如获至宝,悉心珍藏。
采访前,崔跃松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中心学校有一位老师听过他的讲课并给他来信说,曾经她是一个很自豪的老师,因为她教过的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好,而且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可是听完了崔老师的师德报告,她才意识到,身为一名老师,她之前一直并不重视品德教育。长此以往,也许她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种种品德问题,甚至成为祸国殃民的罪犯。那么自己,是不是这些犯错误的人的共犯呢?想到这里,她不能思考下去。
在接下来的工作里,这位老师调整了教学的思路,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陶冶学生情操,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行事。
这个小故事只是崔跃松近三千场宣讲生涯中,影响和改变听众思想观念的一个缩影。
他先后12次走进新疆,讲了88场课。内蒙古社科普及月他一连去了很多次,呼伦贝尔美丽的大草原他就去过近10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华夏、中信进出口、证券保险都有过他宣讲的印记。中央企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宝钢都曾留下他宣讲的身影。
谈及这些年来的讲课生涯,崔跃松如数家珍。他说,身为一名党的理论的宣传者,从他踏上三尺讲台开始,就孜孜不倦,奋力以求,全身心的付出与投入。多年来,他深入全国各地机关部门、乡镇企业、大中院校、部队、社区给普通民众讲,给政府官员讲,给专家学者讲,每一堂课,他都不喝一口水,不看一张纸,不超一分钟,带去温暖的正能量和启迪人心的思考。
“过去,很多人认为理论宣讲是枯燥的,因此,听众在下面基本就是低头玩手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崔跃松每一次讲课前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这一堂课讲得生动,讲得透彻,他要让理论变成鲜活的生动的,让听众入耳入脑入心。
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逐渐开辟了智库的另一个应用平台,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传播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和政府做好鼓与呼的工作,为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擂鼓助威。在他的影响下,徐州一位读者因为读过他的书,写下20多页纸的长信,专程赶到合肥登门拜访他。许许多这种情景,这种经历,这种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已然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社科界的一股清流。
“不做ppt,不超一分钟”
熟悉崔跃松的人都知道,他讲课从来不做ppt,也不带讲课稿,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从小切口上做大文章,从小故事传播大旋律,不仅成为宣讲界的“网红老师”,更是演说界的“扛把子”。
“事实上,要想讲好每一场课并不容易。”崔跃松笑着说,用“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形容这一工作真的一点也不过分。他说,熬夜挑灯奋战是家常便饭,半夜三更起床匆匆记下无法入眠偶尔闪现的点滴火花,凌晨三四点钟就上网查找资料,整理素材不计其数。前些年,在火车上、飞机上,只要看见别人不用了的报纸,都如获至宝。只要看见有用的内容,轻轻地撕下来,揣进口袋一有空闲就掏出来强化记忆。
“别人都以为我是记性好,但其实哪有什么好记性,都是自己平日里下苦工啊。”崔跃松接着说,“讲直白点就是多想一想听众想听的是什么?”
满满的正能量正是源源不断的课源的最重要的原因。”崔跃松说,对于听众而言,用课件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讲课的效果。因此,他习惯在开场前说,“我到11.58结束”“我今天讲到17:28”。往往结束时间正好是这个点,一分不差。
正是在他自我加压坚持“三不”原则,课上玩手机的少了,提前离场的也少了,大多数的时候听完他的讲课,报告厅门口的厕所都是人满为患。这一变化充分说明了枯燥的理论宣讲被听众们听进去了。
崔跃松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渐渐不如从前,有时候工作过于疲劳,能在讲课的时候做到不带一张纸已经很不容易,不超一分钟更是艰难。但是这是一种承诺,是创新理论的需要,也是一种挑战。他一直会坚持,并一直在努力。
“传递最多的是阳光和爱”
在崔跃松近三千场宣讲生涯中,“传递最多的是阳光和爱”。
正如他在书中写到,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每一位听众,建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人人有责,对那些爱指责,好抱怨,对现实不满的人,要打造阳光心态,要远离负能量的人,要热爱国家民族和社会。
和他的讲课一样,他的书也在影响着很多人。这些年在讲课之余,他陆续出版了《青少年不可不x的100个xx》系列丛书,还著有《我们离爱有多远》《爱,我们有话要说》《别让借口占上风》,以及《演讲的艺术》和家庭教育系列书籍,都深受读者喜欢。
他感叹,很多时候,我们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文字,更多的是来自生活。因此,他讲课的最大特征是善于在“小切口,大视野;小侧面,大主题,小故事,大智慧”上做文章。他深深理解“四变”的好处,即把深奥的变浅显;把复杂的变简单;把枯燥的变鲜活;把书面语变口语化。
如今,约崔跃松讲课的人太多。以至于他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甚至晚上也加班加点。很多人说,少讲点,别累着。他说,“人活着总得干点事”!能把从事的职业当做事业,这是一种乐趣!
如今,长期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崔跃松供职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是安徽省委讲师团首批高端宣讲专家,安徽省直机关宣讲团成员,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社科名家,安徽省演讲学会会长。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高校等地特聘理论宣讲专家。被授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
每到一处授课,总给自己留下诸多的激动和美好的回忆。许许多多精彩的瞬间,许许多多难忘的经历,观众期待的眼神,热烈的掌声,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把创新理论讲下去的信念。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崔跃松说,他将孜孜不倦的追求,把高深的理论变成鲜活生动的课程,把高大上的内容变成人人能够接受的营养,在讲台上做党和理论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