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20231218134919.png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省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沂高新区)作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机制,全力打造人才汇聚的高地、创新创业的乐土,为“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四新”经济孵化地、集中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厚植产才融合生态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临沂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以市场逻辑、系统思维,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提升人才“集聚黏性”。工作“一体化”。实行党工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抓政策、资金、考核,人社办抓就业、培训、保障,人才教育发展集团和人才协会抓市场、创新、服务,既分工负责,又协同发力,构建党政企协“四轮驱动”一体化大人才工作格局。政策“集成化”。制定《人才科技新政30条》《高质量发展十条》,将政策支持贯穿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建立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连续3年兑现人才科技奖励资金超过50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种子基金3000万元,辅导18家科技型企业挂牌融资,多家区内企业获得山东省科技股权投资5200万元。运行“市场化”。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引才、培训、服务,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整合及优化。设立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招才引智工作站,联合区属国有企业人才教育发展集团,先后举办“海洽会”临沂专场、中国科协海智基地项目对接活动、中国临沂磁电产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等人才活动30余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268人,举办各类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班26期,培训实用人才2000余名。
  打造高能级孵化载体,增强产业培育能力
  孵化平台是吸引、承载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是培育人才项目成长壮大的加速器。临沂高新区立足孵化平台密集、孵化园区运营经验成熟等优势,坚持把孵化平台建设作为吸引集聚人才的突破点,真正做到承接人才有载体、人才干事有平台。建设全链条孵化平台。整合区内国有和民营孵化器、企业自建创新平台、区外孵化平台等载体,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现有各类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1家,总孵化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全区52%的硕士人才、93%的博士创业人才,6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53%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在孵化器和加速器内。实行一体化运营管理。为解决多个园区多头管理造成的资源不共享、服务不统一等问题,临沂高新区结合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各管理机构,成立临沂高新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实行一体化运营管理。制定《企业入驻培育流程》《入园企业扶持奖励办法》等系列措施,为人才、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科技咨询、融资担保等全流程服务,各园区实现服务统一、信息共享、政策互通。推进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建设。发挥全市唯一省级大学科技园的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育等功能作用,围绕“产业+学科”,促进产才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建设核心区科技人才港,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建立务实合作关系,成立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基地、博士创业基地等平台,合作专家58人,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
  靶向引育主导产业人才,激发人才集聚效能

产业强则人才强,人才兴则产业兴。临沂高新区紧紧围绕立足产业抓人才的定位,全面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匹配度,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聚焦主导产业,“量体裁衣”引才。立足电子元器件、医养健康、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链条,绘制主导产业链图谱、重点企业分布热力图,形成人才需求供给“两张清单”,推动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持续“以赛引才”,高质量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和优势产业链人才创业大赛两大赛事,合作高层次人才团队28个,新增博士后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4家。坚持需求导向,“强基固本”育才。把产业作为培育人才的“沃土”,围绕产业需求自主培育国家级重点人才7人、省级重点人才14人。在全省首轮承接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特色职称评审权,培育和集聚了159名专业技术人才。成立电子元器件、医养健康、信息技术3大主导产业链党委,依托高新区内重点企业,发挥产业链党委协调各方优势,链接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通过“学徒制”“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方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人才飞地,“人尽其用”用才。为破解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人才难引入和先进科技成果缺乏问题,聚焦企业转化主体建设驻外研发机构,招引当地人才攻克关键技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今年新增多家科技电子相关企业研发中心,投入超5000万元,研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0项,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
  下一步,临沂高新区将立足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定位,树牢“服务产业抓人才、产业发展聚人才”工作理念,通过搭平台、强政策、优服务,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产业生态,为沂蒙革命老区“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和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两年万亿”提供人才科技支撑。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