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2023年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在武汉洪山宾馆开幕。本次论坛以“智慧赋能 系统治理——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展开探讨。
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在武汉开幕 摄影 黄成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等学界专家以及国内外一批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程师、企业家共计6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与会嘉宾在会场认真听取有关报告 摄影 黄成开
从2015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布了30个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旨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为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我国启动了“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计划在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的基础上,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使得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与会嘉宾在论坛现场参观海绵城市建设模型 摄影 黄成开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备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已积累相应的经验。
此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大会报告、专家报告、专家高峰对话、企业家与青年科学家对话、分论坛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典型项目展示、产品推介、成果分享等多个环节,围绕“城市防洪减灾”“城市水环境”“智慧海绵城市信息化”“海绵城市建设的产业与发展”等议题展开多场讨论和交流。论坛共计14个大会报告、2场高峰对话、16个主题报告、32个论坛报告,整个会议精彩纷呈,高峰迭起。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总工程师苏磊,中国宝武武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清泉,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树苑先后致辞。张建云、任南琪、夏军等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学者、规划设计专家、企业家先后在论坛上作了精彩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市极端暴雨洪涝事件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由此可见,如何科学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做好城市水安全建设尤为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院士作了关于极端气候与城市水安全的报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影响,另一方面要增强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任南琪院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当前,暴雨产生的城市内涝治理和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改善亟待解决。他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实现蓝绿融合、灰绿结合,缓解热岛效应,能够确保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
现场展出的有关新设备受到参会嘉宾关注 摄影 黄成开
夏军院士提出,中国正在研发“长江模拟器”,旨在通过流域监测与系统综合,实现对长江智慧管理,为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维度应对策略。长江模拟器是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相耦合的流域模拟系统及其装置。它强调上、中、下游以及湖库-岸线城市群的互联互动,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强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支持,具有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可应用于农业、水资源管理、航运、防洪、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服务于美丽中国、长江大保护的绿色发展目标。
有关设备企业耐心地为观众讲解 摄影 黄成开
该论坛为期两天,通过专家的观点、成果分享,为国内外城市智慧水系统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搭建了友好交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平台。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的开展,将不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速,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