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实现“管好企业”和“管好自己”的有机统一,保证自己和企业两者都健康。

回顾近年来,在业界很多颇有影响的企业家,本来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却因为个人行为不检点、“私德”不彰而与人对薄公堂,或后院起火、父子反目、第三者插足等,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降低品牌信誉和社会评价,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惨重;有的甚至是企业倒闭,个人名誉扫地,全家人不得安生。

严格讲,只能够管理好企业,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不能叫“企业家”,顶多是企业负责人。那些企业负责人出现问题,很多是因为企业在做大、还没有做强之后,刚刚被冠以企业家的称呼,就飘飘然了。在他们看来,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个人能力使然,无视其他诸方面的利好因素和保障条件,直接导致自我感觉良好。有的人甚至从平时的自信、变为了自负、过度自负,最后还有自恋倾向。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很多企业家奋斗拼搏的目标,也契合这个观点。倘若自身“不保”,在私德、生活作风上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被舆论放大,都会使自己多年积累的名誉、声望,瞬间变成“负资产”。

如果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在管理企业上出现偏差造成损失,很多时候是可以弥补的,损失是可以挽回的——毕竟,商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常胜将军。但如果因为没有管好自己而出现问题,人设坍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甚至是无法补救的。

企业家必须做到自身和企业“两个健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健康”,是彼此关联、互为因果的关系。企业家自身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它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在管理好企业方面,应该说,每一名企业家都非常重视,投入的精力也多,在管理团队建设方面,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创新等方面,也是高度重视、成效明显。

与之相对应,很多企业家身处企业管理链条的顶端,但也游离于管理之外,多是“拿着手电筒照别人”,对自己的管理,远远没有像管理“下属”、管理“企业”那样重视,没有像管理企业一样,为自己建立制度规范,从制度层面保证管理好自己。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管理好自己,比管理好企业更重要。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负面消息不断的企业家,能带好一个企业!

企业家是一个高风险岗位,要求很高、各方关注。所谓高风险,不仅仅是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和挑战,还有企业家个人作风、品行和道德方面的要求,都不能等同常人视之。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起企业震动,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俗语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企业家不仅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高明,更要在内心上精修和雕琢。必须在励志、净心、修为、养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成就非常人之功业。企业家管理好自己,至少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努力、再努力。

增强时代担当,努力为国分忧。“志在高峰的人,不会在意山间的奇花野草。”企业家是个职业,也是种荣誉,更意味着责任、担当。要做大事、成大业,必须立大志,“法古今完人,养浩然正气”,始终心意定向、神志统一,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做好企业,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坚持以实业报国、兴业为民为己任,用企业发展的优秀成绩立德、立功、立言,在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尽责上不断奉献。

强化敬畏之心,坚持自我修炼。“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常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企业家作为社会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关注,可能“好事不出门”,但是“坏事传千里”。企业家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心有明镜、手握戒尺的自律,避免陷入“悔不该当初”的境地。

树牢边界意识,始终“行在格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约束自己的内心,在适当位置安放自己的欲望,避免“跟错人、走错路、上错床”。确立自己在政商交往、企业合规、诚信守法等方面的行动基准线,始终远离红线;提醒自己在平时交往中,“亲贤人、远小人”,择良友、读好书,养正气、去邪气,大道之行、正身正心,始终恪守底线;坚持每日“三省吾身”,塑造大我、摒弃小我,始终不碰“黄线”。

建立约束机制,“自律”“他律”并重。“知不易,行更难。”让行不难,就需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的协调统一。在企业的治理机制中完善对自己的监督制约,从制度上加强这方面的设计。这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格外注意。可以借鉴某些民企建立纪委的作法,敢于“拿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让企业家自己始终处在组织监管、大家监督之中,别让自己处于制度和规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