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企业家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一起纳入伟大精神中。包括企业家精神在内的精神谱系的正式发布,为我们学习、践行伟大精神,以伟大精神为指引,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进一步激发内心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提供了源头活水和精神滋养。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在“企业家精神”和党的其他伟大精神的长期滋养、培育成长起来的先进群体。企业家赓续企业家精神,需要在新起点上找准时代方位,保持清醒头脑,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要求落地生根,努力成为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代表队、示范兵。

贡献巨大,没在“C位”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是党章的明确要求。坚持好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好发展硬任务,完成我们党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依靠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领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既定宏伟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企业家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是市场的稀缺资源,是用实践诠释硬道理的“答卷人”、用实绩完成硬任务的“关键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之一。论作用、论贡献、论实绩,他们理应站在社会视角的“C”位,但是,现实中,他们中却很少人有机会站在理应属于他们的“C位”,有些人对他们的认知、评价甚至是有偏见的、错误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对企业家的成绩和贡献给与肯定和褒奖。

“认清所处方位,才能找准方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要求,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考验,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企业家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已经走在了新时代的中央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已经历史地、现实地成为经济主战场的主力军,成为了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中坚力量。

可见,企业家已经站在一个使命要求更高、各方期待也更高,生产发展压力更大、内外动力也更大的起跑线上。“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企业家要担当时代大任、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弘扬、践行优秀企业家精神,提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的激情,增强“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对标立表,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续写事业发展新业绩。

始终保持负重前行的思想自觉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许多规律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把握,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探索和把握。”企业家处在市场大潮中,需要认真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以清醒头脑加强学习研究,关注政策走势、行业态势、技术趋势,知变、应变、善变,方能“小心使得万年船”。

强化危机感。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一度发展“登顶”的企业,或因为过度跨界经营、盲目变道,或一味扩大杠杆、累积风险,以致爆雷,发展出现“过山车”现象。虽然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在发展顺利时,有的企业家飘起来了,“人无压力雄赳赳”,从过去抢风头变成今天吃苦头。“生于忧患”,企业亦然。企业家必须有“随时可能破产”的危机意识,始终保持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的压力、韧劲和耐力,在久久为功、稳扎稳打上下功夫,方能走好走稳上坡路,树百年品牌,成百年基业。

保持差距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与优秀企业家相比,许多企业负责人还有不小差距。如,有的企业家在观大局、识大势上缺乏战略眼光,看不出企业发展要素禀赋的深刻改变,看不透国际政治格局波谲云诡的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有的企业家面对机遇抓不住,以至于机遇变成了挑战;有的企业家把握不住企业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变化,不善于依靠创新生存、创新发展,惯性思维较重,“新瓶装旧酒”;还有的企业家有较强的发展路径依赖,对企业面临的生态环保的天花板、防风险的红线、政商关系的底线等刚性约束不重视、无对策,等等。总之,不少企业家还有不同程度的“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和“短板”,时刻对标保持“差距感”,增强“补课赶队”“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的自觉。

增强责任感。习近平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细细品读总书记这个重要观点,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

中国企业家在乐善好施上是有口皆碑、各方认可的。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慈善捐助只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方面,绝不是主要方面,也不是主要责任。企业家的主要责任,就是把企业做好,让企业先“好”后“强”,这才是王道、正道,这也符合总书记的“办好一流企业”的要求。

增强责任感,最重要的就是把企业办好、成为一流,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更好地提升员工待遇,不断增强员工的获得感、成就感、安全感,让员工因企业而荣,让企业因员工而兴。

把“五个希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了5个方面希望,即: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提希望,又是教方法,饱含深情、意味深长。企业家弘扬、践行企业家精神,需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五个希望”指示深学活用、学用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增强爱国情怀上有更高觉悟。”生于斯、长于斯、发展于斯的企业家,根植在祖国大地,必然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

永葆感恩之心。感恩这个伟大时代,感恩这片土地,正是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中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发展红利和成本红利,成就了企业发展业绩和企业家的荣耀。

坚定“四个自信”。时刻保持“云飞月走天不动,浪打船摇道不移”的定力,坚信自己走在正确道路上,做的是难而正确的事情。实现更大发展,必须怀着“打了鸡血般的激情”,沿着现在的大路一条道走下去、走到底。

扎根实业报国。坚持实业报国、产业报国,既是当前企业家长远发展的“蓝海”,更是切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关切”,也是企业家必须关注的“国之大者”。企业家当以“记利当记天下利”的情怀,迎难而上、排难而进,围绕企业所能、国家所愿、人民所需建功立业。

在勇于创新上有更多突破。企业家处于创新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愿望强烈,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家、创造家。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兴起,国内经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主动研判大势,瞄准技术前沿,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领域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努力实现更多产品和服务“从0到1”的突破,助力推进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众人拾柴火焰高”。重视培育企业内部的创新文化,善于集思广益,把企业家的创新变为大家一起参与的创新,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借力、借智、借势,实现创新集成、创造力倍增。

重视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打破思维框框,坚持系统思维,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微创新的协同协调,提升创新的“含金量”。

在诚信守法上有更严自律。企业家守法诚信与否,关乎企业稳健发展,更关乎经济生态、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应当珍视“企业家”这个称呼和荣誉,牢记“大富易骄”古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努力让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成功变得自然而然。

“守法度者最快活”。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意识,树立敬畏之心,做到真心尊法、主动学法、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

在企业健康发展上,加强企业合规建设,谨记守法最安全,是对企业最有效的保护,诚信守法作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维护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在承担社会责任上有更大成绩。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贡献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工作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应当肯定,中国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上的成绩历来是有目共睹、可圈可点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正是因为中国企业家一直以来的优秀表现,在讲社会责任时,更应该回归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本原和初衷。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时,需要分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把主要精力聚集在做好企业、带好员工上,这是“企业家最大的政治”。

企业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有种观点值得推崇:企业家应该从当下未被很好满足的社会需求出发,把社会价值、社会责任植入企业价值观、长期战略和日常运作。这样,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避免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而去“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家结合企业所在领域、行业,围绕党和国家总体战略和社会期望,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增加社会就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参加必要的慈善活动也要量力而行,避免“打肿脸、充胖子”,更不应为了所谓“关注度”“流量”,为了在社会和银行面前树形象,甚至“用贷款去捐款”的做法极其危险,急需警惕、必须避免。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要求也应体现差别,避免“体力透支”和“超前预支”,这样才能始终聚焦主业,坚持内涵式发展,集中精力做好企业。

在拓展国际视野上有更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已经走近世界中心,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据中国商务部消息,2020年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这一成绩,既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也表明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

“形势比人强。”如今,企业家是否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能否与国际接轨、紧跟国际经济发展步伐,对于企业做优做强至关重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过精辟阐述:“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中国企业家拓展国际视野,可以进一步以国际眼光和全局思维,从全球化层面看待、分析、研判经济走势和企业发展前景;可以围绕国家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眼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中拓展市场、找寻商机,引领企业走向“蓝海”“深海”;可以进一步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开拓国际市场能力、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带领企业行稳致远;可以进一步在与国(境)外企业家交流学习中互学、互鉴、互助,在经贸交往中传递中国人民友好情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