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编辑|李薇

  编者按:新技术重塑新商业,新商业引领新变革,未来呼啸而来,这是企业家与科学家发生化学作用的春天。《中国企业家》杂志与《证券日报》联合出品了《2024商业新变量·科学跨年》 特别栏目,邀请到硬科技赛道、新商业领域的企业创始人,解码“2024商业新变量”。科技驱动下的创新,道阻且长,但我们依然笃信光明涌动的明天,愿意展现那些卓越拼搏者的剪影。

  我们将从硬科技的视角,观察浪潮激变,聊透关键抉择,陪伴最有活力的你,从兔年走向龙年,从少有人走的路,走向星辰大海。

  华为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过去的几年,它频繁进入新行业与新赛道,引发了一些初创公司的紧张和担忧。

  比如2022年7月,问界M7直接把理想ONE打残。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感慨,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毫无还手之力,“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我根本就睡不着觉,更造成大量奋斗在一线的产品专家离职”。不过,李想对华为80%是学习,20%是尊敬。任正非塑造的华为崇尚胜仗,他多次强调,要把打胜仗作为一种信仰。甚至有人开玩笑,他不会跟着华为的步伐去看项目、投资,因为军团作战的华为会将竞争激烈度提升数倍。2015年,胥昕创立XSKY星辰天合,专注于数据存储赛道,是国内最早将软件定义存储这项技术工程化、产品化落地的创业公司,华为、浪潮等公司也是这个赛道的重要玩家。

  AI的三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胥昕占了数据存储的先机,ChatGPT的兴起让数据的存储和调用变得无比重要,华为等大公司加强了市场攻势,市场竞争烈度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如何面对大公司竞争?胥昕从2015年创业第一天就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他说他不怕和华为等大公司竞争,怕的是自己不专业。换言之,竞争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的认可。2月5日至6日,《中国企业家》杂志与《证券日报》联合出品了《2024商业新变量·科学跨年》 特别栏目,邀请到XSKY星辰天合CEO胥昕分享他创业近10年的感悟,胥昕进行了演讲并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专访。以下是核心要点:1.企业和赛车一样,永远是高速飞驰的,在这个速度下后知后觉、靠惯性行事是极其危险的。2.主动选择最大的难处不在于敢不敢,而在于能不能感知到需要变化,还是一味的抱怨内卷。3.面对内卷、面对产业的变革、需求的演进、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要主动选择,扔掉过去的判断、过去的惯性,甚至扔掉过去一部分的积累。4.我们不惧怕竞争,我们惧怕就是说我们是不是不那么专业了,只要专业,就有价值。5.公司很小的时候,你要逐步聚焦,只解决一个事情,你就想好打造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就够了。6.公司很大规模的时候,其实也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够了:打造一个足够好的组织,然后组织自发地去感受市场。

  以下是胥昕的自述(有删减):

  主动选择比被动选择好

  我是一个业余的赛车爱好者。今年4月,中断了4年的F1上海站再次恢复举办。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全场5.45千米的赛道由16个弯道组成,每一个弯道至少要做4个判断、4个动作——刹车,转向,弯心,出弯点。

  车手通过不断练习,可以形成甚至是肌肉记忆一样的动作。因为弯道在修建完成之后是不会变化的,所以我们似乎已经有了最佳实践和正确答案,只是不断练习,让我们大脑和身体可以反应得过来以及动作能够做到位即可。

  现实是残酷的,因为这一切是最理想的状态,这个理想的状态在于所有影响抓地力的因素是不变的,永远是晴天,气温永远是20度,每一圈的轮胎没有磨损,抓地力都是一样的。

  我才终会明白,赛车拼的不光是执行,更是感知和判断,在瞬息万变的抓地力变化中不断去尝试,去感知抓地力带来的身体感官的变化。

  就像我们做企业,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始终是在变化的,我们无法左右。企业和赛车一样,永远是高速飞驰下后知后觉,靠惯性行事是极其危险的。

  XSKY星辰天合在2015年成立,是国内最早将软件定义存储这项技术,工程化、产品化落地在广泛的中国政企客户的创业者和创新者。我们在那个时候,看到了国内IT基础设施全面云计算化的大趋势。

  在2015年,全球IT基础设施云计算化的比例不足20%,而今天已经迅速超过60%。在中国,因为数据中心云计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能将会有5年增长500%的机会。

  2010年,当时国内的一家头部保险公司刚刚开始保单全面电子化并联网化,整个集团保单数据量高达500TB,但到了2014年,他的保险业务全面通过网页和APP办理,保单数据迅速增长到7PB,也就是7000TB,每天光新增保单的数据就高达2TB,每天数据读取5000万次,数据决不允许丢失,读写决不允许中断。

  当时的传统存储,是一个单机的专用设备,是无法应对数据持续产生,需要不断扩容。如何便捷管理如此大的数据和设备?并且最重要的是快速降低单位成本,因为总规模是爆炸式增长的。

  我们通过软件算法,把普通的服务器和硬盘构建为企业级大型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系统,以替代过去单机黑盒子的传统存储,来解决企业数据存储所面对的这些新时代痛点。

  在过去8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服务了超过2500家客户。今天,在权威调研机构IDC《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报告》中,我们也始终占据着综合市场排名前五的位置,也是排名第一的独立专业厂商。

  今天的云计算建设浪潮,早已阶段过半进入尾声,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型客户已经不再关心已然完成的云计算建设,他们越来越着眼的是云计算之后,下一轮的科技创新和落地。云计算、软件定义,曾是最大机会,而这些机会现在的需求看起来变的越来越少,产品壁垒明显减小。

  我们怎么办?是延续我们最擅长的老赛车线,继续内卷,保持过去的积累和惯性蒙头狂奔,还是要重新试探,重新判断,主动选择?

  主动选择最大的难处,不在于敢不敢,而在于能不能感知到需要变化还是一味的抱怨内卷;其次的难处在于怎么变,是干脆换个赛道,换什么赛道,还是换个赛车线,往左还是往右换,是延迟刹车还是晚进弯、改变策略?甚至是重新打造一台“赛车”,改变“赛车”的架构和核心部件。

  我认为核心在于需要有更高的视野,能看到赛道的更远处,看到新的机遇,而不是着眼眼下的内卷和摩擦;在于有洞察,看到机会背后的逻辑和风险,看到其他赛车手的姿态和可能的选择。

  在AI时代,上百亿的文件如何长期保存,如何实现超高性能,在若干时间之后,客户要求调取一个出现质量问题的零部件当年出厂时的检测照片,如何几秒钟就能从百亿文件中找到需要被回溯查询的那个具体文件。

  我们在2023年11月18日,发布了全新的星海架构以及基于星海架构的星飞存储,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共享架构的分布式全闪主存储,带来超高性能的能力,能够直面AI、仿真、科研的最挑剔的要求,但通过架构的创新和算法的突破,通过数据缩减技术大规模降低应用成本。

  这是我们在面对内卷、面对产业的变革、需求的演进、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主动选择交出的答卷,就是继续改变策略更换自己的“赛车线”,甚至改造自己的“赛车”结构和能力,扔掉过去的判断,过去的惯性,甚至扔掉过去一部分的积累。

  不怕华为竞争

  我们从第一天创业,就不得不回答,如何面对华为等大厂的竞争。过去,我们看到首先有两拨大家伙,一个是来自全球或来自美国的专业厂商,比如说IBM、惠普、戴尔、 EMC(易安信),他们都拥有40~60年历史,都很赚钱。

  第二,是国内非常多的综合性厂商,比如华为、新华三、浪潮、曙光,它们通过产业链合作共赢的方式,通过整合的方式来维持它产品线的长度,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他们的价值,中国也需要这样的综合性厂商。

  我们不惧怕竞争,我们惧怕就是说我们是不是不那么专业了。其实核心在于竞争的本质,不是我和大公司在比,而是我俩都在跟客户聊的时候,客户觉得我俩谁专业,竞争核心在于客户而不是竞争本身。

  所以我们只要保持了专业,我们在单一场景下更大的专业,实际上我们总是有价值的。

  实际上,大家今天的关系更多的是竞合的关系,我们之间有更很多的合作,因为客户的数据中心它不是由存储组成的,它有芯片操作系统,有服务器,有交换机,有网络设备,合作的过程中,大家认可的一点,还是在最专业的情况下,我们有自己的价值创造,那就有相应的地盘。

  我经常给员工举米其林轮胎的例子,就是说大众、丰田这么大的规模,它会自研一条橡胶轮胎吗?他永远可以,他如果再愿意多亏100亿元的话没问题,但是他是否有这个必要。

  如果丰田做轮胎,它可能没有经过公交车领域的打磨或者是赛道跑车的打磨,我们不要老担心大众也会做自己的一条轮胎,跟客户打架,跟我们打架。

  对于后继的创业者,有一个智慧是我觉得需要传下去的,这是我们第一轮投资人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说的。当时我们刚创业不到一年,他跟我讲了一句话,说公司很小的时候你要逐步聚焦,只解决一个事情,你就想好打造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就够了,其他事都会好起来的。

  当公司大的时候,其实你只有一个事情,就是你要去打造一个产品线,去解决客户的一揽子问题,或是某一个类型的问题。

  这个时候,你的公司可能有一些集群效应会出现,但是你只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其他人总会来帮你的,你有专业的法务,有专业的财务,有非常多专业的优秀的销售的同学会加入。

  到了公司很大规模的时候,其实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够了,打造一个足够好的组织,然后,组织自发地去感受市场,做判断,做选择,然后去一代一代迭代新的产品,这是由大家一起打造出来的。

  我觉得,不要彷徨,要分阶段,我们可能没有人一出生或者第一次创业就会当CEO,还是抓住我们专家这个身份,做出一个足够解决别人问题的产品,这就够了,其他事情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