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守,短期务实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马吉英

  12月中旬的一天,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出差途中,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他觉得“这个事严重了”。

  同事在电话里告诉他,李斌准备自己去测一下150度电池包的续航能力,这意味着李斌将和同行人员一起,驾驶车辆行驶长达十几个小时、约1000公里。“通常这么大的事不得提前一两个月搞点策划保障什么的?真的是说走就走,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准备。”秦力洪回忆。

  他有些担心——担心的倒不是车的续航,而是李斌的“续航”。在这次实测之前的几天,李斌因工作繁忙,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不过实测的结果算得上完美。李斌驾驶车辆在12月17日早上6:30出发,19:44和同行人员到达终点,完成1000公里续航挑战。

  李斌这次有惊无险的挑战,让蔚来这一年的起伏之路再添新注脚。

  今年上半年,蔚来销量陷入低谷,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蔚来营收87.7亿元,毛利仅0.87亿元,同比下降93.5%,环比下降46.4%,上半年累计亏损超过百亿。

  进入下半年,蔚来开始反攻:举办首届创新科技日,公布12项“蔚来技术全栈”技术;首款手机NIO Phone上市;和长安、吉利等车企达成换电合作;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短短半年内,获得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高达33亿美元投资……

  12月14日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李斌同样亲自下场,回应外界疑问。134分钟的深度沟通会,他全程站着,一口气回答了140个问题。

  在这场沟通会上,李斌谈到,今年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销能上晚了,应该在2月份就开始,赶上六七月份新车上市,这样至少能多卖1万~2万辆车。

  “做得不好的,要知道为什么没有做好,坚决改正,做得好的就坚持。我认为既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妄自菲薄。”李斌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2023年,李斌的管理重心放在了提升效率、狠抓短期执行。在他看来,长期主义容易让蔚来踩入组织惯性、资源边界缺失、忽略短期执行这三个大坑。李斌数次强调,长期主义不是不做好短期执行的借口,马拉松的每一步都需要跑好。

  面对明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李斌认为,在心态层面,要放弃两个幻想,一个是放弃市场竞争不惨烈的幻想,一个是放弃以价换量的幻想。

  “定力的基础,是要想清楚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底层逻辑,而不是撞大运、心怀侥幸。在这个基础上,对极端情况做好各方面准备,比如团队的心理准备、组织准备、资源准备,这样才能穿越周期,生存下去,有韧力参与下一阶段激烈的竞争。”李斌表示,活下去参与决赛不是唯一目的,赢得决赛才是最终目的,“现在只能往前冲”。  

  调整节奏,“减脂增肌”

  在度过了2019年的“完美风暴”后,李斌认为,蔚来当下的处境已经有所不同,“2019年我们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那时候是命悬一线,今天要解决的是发展质量的问题,调整好节奏,解决成长中的效率问题。”

  年初,李斌在内部信中曾提到要提高员工效率,并将优化效率低下的项目和团队。4月,据公开报道,蔚来在发放年终奖后进行了小幅度裁员,其数字化平台(digitaldevelopment)主动和被动离职员工将近300人。

  11月3日,李斌发布全员信,“降本增效”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信中提到的“三个确保”和“两个提效”,便是蔚来挺进决赛圈的关键。

  基于此,蔚来宣布当月裁员10%。李斌对《中国企业家》坦陈,“蔚来不是一家新公司,9年的时间我们也经历过很多事。这肯定是个艰难的决定,但是如果需要做这个决策,我们必须去做。”但李斌也反思,“人员的调整确实比我们原来计划的晚了一些。”

  在宣布裁员之前,他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讨论每一个部门未来两年的资源边界、业务优先级、经营计划等,再反过来调整组织、调整计划。“我们不是迫于财务压力做调整,更多是‘减脂增肌’,让公司专注度更高一些,为最高优先级事项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李斌说。

  比如电池业务,是蔚来放缓节奏的项目之一。李斌在2022年6月称,2024年量产的新品牌会搭载蔚来自产电池。他还指出,蔚来汽车长期的电池供应策略是自制结合外采,这对于增加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非常重要。彼时李斌希望模仿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提升盈利能力。但在今年7月中旬,根据业务需求,蔚来推迟了电池量产的时间。有知情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蔚来原本计划量产液态电池电芯,但因为投资强度太大,所以推迟了量产时间。

  在三季度财报会上,李斌再次提及电池业务,他说蔚来原计划自产动力电池,但是评估之后发现无法在三年内带来毛利率改善,所以调整为自研电芯、电池包等,委托其他公司生产。电池包括研发和制造两个环节,李斌认为电池制造的投入期较长,还要产能爬坡,提升良品率。而他们暂时不具备足够的资源支撑。

  战略层面,在意识到竞争的激烈程度后,李斌把五年战略规划改为两年。“这是我们第一次讨论两年的事情,”李斌说,“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5年内发生的事太多。汽车行业又是一个非常考验规划能力的行业,你要乱来,要花的钱太多了,不能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所以我们觉得(战略规划改为)两年挺合适的。”

  对蔚来而言,这两年最高优先级的事项便是:保持对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证销售和服务能力,确保3个品牌9款核心产品如期上市。

  在李斌看来,这些举措都是蔚来围绕高质量发展做的一些调整:第一,要保证技术领先,产品领先。第二,要保证经营效率,“做同样的事情,是不是花更少的钱,更少的资源能做到”。第三,如何持续地做到高质量,“比如我们坚持做好让用户满意的服务体系,包括今年要建设1000个换电站,也是为了提升用户的加电体验”。第四,一定要与国家产业发展、技术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

  “持续地去优化组织和效率,是每个公司该做的事情。”李斌说。 

  开放,扩大朋友圈

  过去5年间,李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换电模式何时能盈利?

  换电业务是蔚来除技术自研外,投入最大,也是最有争议的业务。李斌曾多次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能源形式一定是纯电,其他形式都只是过渡,所以蔚来在纯电形式上的投入占比也较大。

截图20231227095617.jpg

来源:蔚来微博视频号截图

  12月22日,蔚来官方微博宣布,2023千站计划达成,355天新增1000座换电站,累计建成2305座换电站。如果按照秦力洪在上海车展上透露的,蔚来换电站放满电池后单站成本约300万元来粗略估算,蔚来已经累计投入超过69亿元。

  尽管换电业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蔚来的财务负担,但李斌数次重申蔚来换电体系的重要性,“换电不是蔚来的包袱,而是护城河”。如今,这条“护城河”在蔚来开始追求盈利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1月20日,李斌面向内部员工进行了一场内部讲话,他强调,经过5年发展,蔚来换电网络和蔚来能源云在研发、建设、运营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蔚来换电业务已经做好了向行业开放的准备。

  一天后,蔚来宣布与长安汽车达成换电合作协议。11月29日,吉利成为第二家和蔚来达成换电合作的车企。李斌还在社区“放风”,接下来会有更多车企加入换电合作。“今天(12月14日)上午在路上刚签了一份协议。”在12月14日的沟通会上,李斌透露。但他并未透露具体是哪家车企。

  在李斌看来,换电网络如同亚马逊的云服务,两者逻辑一致,都有三个特点:第一,网络效应很强;第二,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和高投资;第三,先自己用,再开放给别人用。“蔚来做换电,终局就是对外开放,从第一天就是这么想的。”李斌强调,随着换电联盟的扩大、上市的车越来越多,蔚来的护城河只会越来越深。

  “对于合作车企,只有共赢的收益,没有任何风险。我呼吁所有车企看看哪款车可以做换电改造,前期只有一两千万的底盘改造成本,后面多卖1000辆车就能回本,没有任何损失。”

  蔚来向外界开放换电合作的举动,也引起了许多议论和猜测,如“换电不再是蔚来独特的标签”“蔚来财务压力大,所以要甩掉换电的包袱”。

  对于上述议论,李斌回应称,“蔚来今年开放换电领域的合作,并不是因为资金压力。”他介绍,根据蔚来内部测算的数据,单个换电站一年摊销折旧费用约30万至40万元,一天60单就可以实现盈利。比如上海地区,单个换电站平均日单量达到80单,已经实现了盈利。不过,李斌也表示,Nio Power整体实现盈利仍需要几年时间。

  换电开放合作后,李斌希望换电站未来能建成十万座,成为纯电车市场的分布式大型基建。“我们在换电合作上的具体规划就是,继续建站、继续开放。”李斌调侃称,“我们就是基建狂魔。”

  向上,坚守高端

  回想2023年,秦力洪总结了一个关键词:向上。李斌补充:“向上意味着谷底已经过去,只要迈开腿就是上坡路。”

  蔚来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与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营收190.7亿元,同比增长46.6%,交付量为55432台,同比增长75.4%。整车毛利率达到11.0%,实现环比提升。李斌认为这殊为不易,坚持做纯电的车企毛利微薄,而蔚来守住了毛利的基准线。此外,蔚来三季度净亏损大幅收窄,环比下降24.8%,这代表着蔚来降本,已初见成效。

  尽管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但李斌称蔚来依然会坚守高端市场,“我们通过什么实现品牌向上?归根到底还是技术创新。BBA也是靠这个。只不过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企业的组织、文化,能否保证技术领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对我们而言是机会。”

  定位高端的蔚来品牌,会继续向上,将通过新的旗舰车型来进攻高端市场。12月23日,蔚来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正式亮相,预售价80万元,即日起开启预订,并将于2025年一季度开启交付。

  坚守高端市场,也是李斌基于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判。过去两年,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和锂价飙涨等因素,高端纯电市场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他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左右,高端纯电市场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拓展大众市场的任务,李斌交给了第二品牌。李斌透露,为了更好地进入下沉市场,内部不再称第二品牌为“阿尔卑斯”,而是把代号换成了“大别山”。据了解,第二品牌将主打家庭用户,强调性价比,更接地气。不同于蔚来品牌车型众多,第二品牌将只推三款车型。

  蔚来现在亏损严重,为什么仍然坚持推新品牌?李斌的解释是,蔚来用三个品牌覆盖不同的用户需求,更符合消费常识。“我们希望NIO品牌在高端市场有很高的份额,支持公司发展,第二品牌去服务更多用户。”

  对于未来,李斌希望他们继续加强风险意识、周期意识,管理好资源边界,“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我们就是要练内功,保持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