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利发展还不错的,预计能够实现5%至6%的增长。这个不容易,因为我们2022年是16%的增长,能够在高基数中持续提升,得益于安利中国转型带来的持续动能,背后支撑动力是从业人员观念转变、能力提升和信心加强。”日前在北京潮流地标三里屯盈科中心的安利体验馆,安利(中国)总裁余放在接受媒体群访时作出了前述介绍。
28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后,安利在华既经历过高速增长期,也遭遇过连续数年销售下滑。2021年开启“大健康”转型后,公司重新开启上升通道,连续三年销售额录得增长。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安利在华增长除了与其战略转型得当外,还与其在华深化布局有关。
媒体群访中,余放表示今年安利中国持续增加在华投资,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安利中国将透过工厂升级、供应链优化及强化、与当地院校合作等,加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
投资持续加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据了解,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GDP,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开放的营商环境和投资潜力等优势带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诸多外资企业前来和增加投资。
其中,安利就是加码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的一员。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时,余放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安利刚进入中国,就选择‘扎根’广东,因为我们发现,广东的(外资)营商环境非常好,主管部门思维非常开放,促使安利把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同时还把生产基地设在广州的黄埔区经济开发区。”余放还表示,安利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大湾区的营商环境以及政策能够更好助力企业发展,尤其是外资企业发展。
今年3月,安利投资6亿元升级改造广州生产基地,优化全球供应链。资料显示,广州生产基地是安利全球在美国本土外最大的生产基地,除了供应安利中国市场,还供应全球50多个市场,其已经成为安利供应链全球重要的枢纽。余放表示,增加对广州生产基地的投资,实施为期五年的升级改造计划,将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更新、对生产设备实施升级换代,同时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以适应安利全球未来三十年的产品供应需求,以中国生产基地为枢纽,强化整个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和韧性。
除了硬件投资外,安利在粤港澳大湾区同步“软实力”方面的强化。余放介绍,安利在广州的研发中心,依托当地院校资源,共同合作开展了多项科研研究:与黄埔开发区共建“大健康共享平台项目”,促进大健康产业研发合作及成果转化;与澳门科技大学展开个性化营养合作研究。余放还表示,安利部分新上市产品,就有与本地科研院校的合作成果。
“过去几年上市最成功的新品都来自于中国,很多都推向了海外市场。”据了解,安利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是其在华深耕、深度本土化的必然结果。
余放介绍,进入中国市场28年来,安利逐步建立全方位的本土化运营体系,从研发、生产、供应链、数字化到信息技术,目前安利能够实现在中国市场全产业链端到端的“自给自足”。受益于中国市场提供的机遇,安利中国已连续20年位列安利全球最大市场。
聚焦大健康重回增长,创下近10年业绩最大涨幅
中国市场能成为安利全球最大市场,与安利顺应国家战略、把握行业发展脉络、引领消费需求,一步步合拍踩点紧密相关。不过,安利在华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4年,长年快速增长的安利在华业绩陷入瓶颈。彼时微商、社交电商及直播带货等模式兴起,让安利“口口相传”为主的直销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与此同时,境外保健食品依托跨境电商进入国内市场,以及本土品牌进一步兴起,对安利原有市场带来冲击。另外,一些不法厂商的行为带来政策层面的收紧,对市场环境带来重大影响,一系列因素叠加下,安利在华业绩转入下滑区间。
2018年,已在安利工作18年的余放出任安利中国总裁。她回忆,当时安利在中国连续5年下滑,带领公司转型重回业绩增长,是她上任后必须完成的任务。
余放表示,经过两年多的摸索、试错、调整、复盘和梳理后,再结合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安利中国找到了扭转业绩下滑的转型之路:汇集资源进入大健康赛道。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大健康产业在我国是“朝阳”行业。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大健康产业成为投资和消费的“热土”。根据尼尔森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
从安利的角度来看,聚焦大健康也是其自身优势。余放表示,安利纽崔莱在营养健康领域深耕89年,有着有机种植和植物营养素提取等技术积累的“护城河”,有大量认可产品的营销人员和消费者。此次转型的底层逻辑,便是支持营销人员运营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通过认知改变、素养提升、习惯养成,加上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专业化服务,使企业业绩成长、个人健康创业、及公众健康和美好生活实现有机统一。在实施路径上,安利完成了数字化“新基建”,赋能营销人员使用数字化工具。
“大健康战略推出后,我向安利全球董事局汇报时信心满满,董事局看到中国市场重回增长曲线的希望。”余放回忆,战略落地之后的半年,中国市场的业绩仍没有止住下滑。这使得董事局的信心产生动摇,余放给出郑重承诺:“这一战略肯定有效”。她认为:“直销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中,落地战略转型绝非一蹴而就,从公司内部到营销人员,改变旧认知,学习新能力,必需时间锤炼。”
随后,市场表现印证了余放的判断。2021年底,安利中国业绩增长由负转正;在市场环境充满挑战的2022年,得益于大健康战略持续推进,安利中国实现了16%增长,创近十年最大增幅;余放预计,2023年安利中国的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至6%。
转型取得快速增长下,安利仍在深化战略升级。余放透露,2023年,安利从大健康战略转向“美好生活之花”战略,即通过“身体健康、活力生活、情绪健康、良好关系、财务保障、个人成长、社会价值、绿色和谐”八个维度的美好生活价值主张,实现“与时代同频”。
在聚焦大健康转型取得成绩后,2023年,安利中国逐步从大健康向“美好生活之花”战略进行转型。(受访者供图)
对话安利中国总裁余放
本土化布局让安利中国全链条实现自给自足
(部分内容语句有删减及优化)
Q:中国市场业绩在安利全球市场中是呈现怎样的变化?未来中国市场在安利全球战略会是怎样的定位?
余放:2022年,安利中国市场在安利全球占比36%至37%,在公司全球市场排名第一。不光是业绩体量,安利中国对全球而言,是一个战略创新中心,创造了直销行业的新模式,同时也是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安利中国推出的新品已经远远多于美国总部,安利中国正以全方位的创新引领安利全球。
进入2023年,我们战略从聚焦大健康正在转型到“美好生活之花”,虽然很多营销人员还在摸索,怎么样把它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生意模式里面去。但大家对这个愿景,对“美好生活之花”带来的未来都是无比坚信的。现阶段我们员工队伍、管理团队,包括营销人员,是我记忆中士气最强、信心最足的阶段。大家的心很定,路找到了、做就是了。未来,我们还需要与时俱进,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能力打造需要前瞻性。我们内部每年都会分析,哪些方面出现能力缺口,哪些方面有盲区,还有哪些没有做到的地方,大的方向、战略应该不会变的。
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安利中国还会迭代新战略,但无论如何,内核不会变,就是顺应当下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Q:安利线上交易已经占到了98%,公司的数字化是怎么布局的?
余放:数字化在我们的转型过程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难的是如何选择,必须要让数字化赋能业务,找到真正适合你的,加持业务发展。
转型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去追求最新技术,因为它未必适合你,要洞察营销人员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技术。第一步,2016年实现线上交易数字化,当时电商已经完全占主流,我们把线下交易移到线上,极大解放营销人员生产力,再不用挨家挨户送产品,再也不用垫钱打货,顾客直接上网购货,现在98%线上交易,92%都可以在24小时之送达。
第二步,洞察营销人员转型过程中的业务需求,提供数字化支持,例如做社群,最重要的“养料”是内容,为此我们打造了内容中台,确保科学内容的生产,现在中台上有3万多条文字、图片、视频内容,随时取用。。包括我们现在用企业微信,为社群运营提供支持。
第三步,利用数字化进行学习培训。我们内部推出了“i挑战星球”轻量级小程序,方便顾客到上面学习打卡,,有约160多万人在上面进行学习,活跃率非常高。
第四步,数据化。我们提供了一站式数据平台,让营销人员了解顾客、社群里的人看了什么,学了什么,购买了产品,数据看板上可以一目了然,提高营销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Q:安利从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是深入到这个市场“毛细血管”,公司是怎样一步一步推进本土化过程的?
余放:本土化的思维贯穿安利在中国整个接近30年的历程。我们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安利的理念,走到哪里必须要因地制宜,遵守当地的风俗、法规、文化,这决定了我们在中国要奉行全方位深度融入的策略,这也是当初选择大健康、后来升级到“美好生活之花”战略背后的根因。
在适应政策和市场的“本土化”方面,1998年,非法传销泛滥,面对国家直销禁令,安利积极适应、主动融入:改变直销“无店铺销售”模式,在全国开设店铺,聘请代言人投放商业广告,这些举措,开创安利在全球运营先河,更让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看到安利扎根中国的决心。
研发和产品的“本土化”。早期我们产品直接从海外(例如美国)进口,但海外产品是适应欧美消费者需求,而不是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所以我们在20年前在华建立研发团队,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安利全球创新引领者,很多产品是因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研发出来的,推向全球,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本土化策略。
现在,我们旗帜鲜明讲出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从研发、生产、供应链、数字化再到信息技术,全部能够在中国市场做到自给自足,这是“全链条,端到端”的本土化运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