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宇轩昂,眉宇间透着正气,谈吐从容……这是谭凤涛先生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如根,本固邦宁。回归现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遗憾的是,被视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文化却出现了断层与缺失,直接或间接造成信仰和道德的缺失,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复杂、焦虑,甚至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领导人曾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强调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谭凤涛认为:“只有培养、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提振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也只有不忘本才能开辟美好未来”,为此,他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真情回馈社会为根本出发点,走出了一条“文化报国”的新路。

  《荀子·修身》有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谭凤涛深谙其义,数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潜心修习中华传统文化,用一颗赤子之心,把弘扬传统文化写入华夏大地,为提升公众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素质,他积极的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种专题演讲,这是一种比较快捷、高效且能让更多人理解、认可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及其所蕴含的大智慧的理想途径。为此,他踏上了漫长而有意义的人生旅途。

  谭凤涛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言语、行为都是向善的,善得的果报就是福果,这与墨子所说的“人为本,德为先,能为上,行为善”异曲同工。“如何行善呢?

  2020年8月28日,谭凤涛先生受邀走进河北宁纺集团,以《传统文化领航人生》为主题做了专题演讲,现场数百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员工参加了此次课程。他提到,“中国文化讲什么?孝悌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家庭里面要孝敬父母,兄弟姊妹和睦,然后拓展到社会上,四海之内皆兄弟,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小家拓展就到大家了,大家就是国家。所以小到家庭是孝悌之道,大到我们这个社会国家,也没有离开孝悌之道。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也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凝聚力。而以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来教育企业管理层,将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得到广泛认可。只有知行合一,企业方能行稳致远。”

  除了帮助国内各大企业开展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培训外,他还牵头组织了传统文化公益行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吸引了数十万人参加,影响深远。

  谭凤涛在“传统文化公益行”中用心设置了很多精彩的课程,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教育与生活中的国学智慧》《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等。课程内容丰富精彩,现场反响强烈,加深了每一位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022年7月,传统文化公益行在葫芦岛站拉开帷幕,谭凤涛先生细致地为听众讲解了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以及现实作用。其中《传统文化指导人生》课题旨在教导大家认识传统文化,修正其错误的价值观,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当传统文化公益行来到河北谦德学校站时,谭凤涛请来了全球礼仪类十强华人讲师李国辉,为谦德学校全体师生带来一堂《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的主旨演讲,好评如潮。到了盘锦站,他请来了全国十大孝贤之一的王春来老师,为大家带去一堂让现场听众热泪盈眶的孝亲课——《孝子日记》,激发了大家落实孝道的决心。

  “拯救被不良风气污染的孩童,挽救破碎的家庭,号召大家要重视自己的家庭,切勿数典忘祖,承传与落实自己的家教家风,感化与提升广大民众的道德素养,引导大家全面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谭凤涛表达了其参加公益行活动的目的,他希望更多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爱好者参与其中,一同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扬,通过活动把“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修己慎独”的核心要义诠释出来,让每一位听众受益匪浅。

  2023年3月,谭凤涛先生应邀出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行动——河北专场”,并以点评嘉宾的身份为上午的三场报告做了总结。他指出,身为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校长,徐少川先生带领广大师生作出的探索值得向全国推广。他们将教育的“立德”功能作为总目和抓手,以此引领全校其他工作的推进,这是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性本质的表现。而他对河北省宁晋县谦德学校严格的师资培训体系和师德教育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基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德育办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崔红兴先生的汇报,谭凤涛先生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应由谁来讲、谁来做和怎么讲的问题,用自己的实践经历为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模型。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对于谭凤涛而言,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鞭辟入里、探微索隐,再对其进行有效传播,将精华传播出去,这正是他多年未曾改变的初心,这份信仰和坚持,让其收获拥趸无数。

  荀子曾在《劝学》中写道:“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谭凤涛用国学智慧去化解“人性冷漠、家庭不和、竞争残酷”等社会问题。他以传统文化公益行为载体,通过分享,让无数听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迷途的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助推了社会和谐,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以仁慈博爱的胸怀,大力发扬志愿服务精神。2018年12月,他正式加入辽宁省慈善总会,担任副会长一职。在他的号召下,省慈善总会成立“辽宁省慈善总会志愿者团队”,并在各地市成立分队。成立之初只有几十人,目前已经发展到近3700人规模。

  多年来,谭凤涛及其辽宁慈善总会志愿者团队秉承“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信条,将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书写成了一部厚德载物的实践史,这个团队,始终如一地帮扶弱势群体,为他们献出一份绵薄之力,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温情,志愿者团队共发起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上百次,资助慰问学子和困难群众上千家,帮助众多家庭走出困境。

  百善孝为先。在敬老、孝老方面,每年春节前,谭凤涛副会长都会带着辽宁慈善总会志愿者们,把准备好的大米、白面、豆油、水果、蔬菜等生活物资,送往海城兴海敬老院、毛祁敬老院、八里敬老院、接文敬老院,为敬老院里的老人送去慰问品及新春祝福。

  “每当看到敬老院的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我和志愿者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早已忘记了腊月里寒冷的天气了。”谭凤涛告诉记者,在敬老爱老工作上,团队成员都很用心,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一位辽慈志愿者的期望。而中华孝悌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一定能发扬光大。

  不仅如此,谭凤涛副会长还经常带领辽宁省慈善总会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入户为贫困家庭捐赠米面油盐,并帮助空巢老人以及大病家庭提供日常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今年7月16日,辽宁慈善总会锦州市义县志愿者服务队入户走访,发现空巢老人胡宝海倒地不起,赶紧对他救助、擦洗,因为发现及时,没有生命危险。然后又联系附近的慈光托老所接收他 ,后接到慈光托老所院长的电话,得知所里的胡宝海老人出现丧失意识、失禁等病症时,志愿者们便集结出发,将老人送到医院,志愿者团队筹集善款,为老人去医院就诊出资。

  大连市普兰店第二中学三年五班学生张振豪,其父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务农,2020年2月家中突然着火烧塌,谭凤涛副会长率团队筹集资金8万元为一家人重建房子,并个人捐款5000元钱。3月20日辽慈大连普兰店爱心志愿者分队的志愿者家人们带着谭凤涛副会长的嘱托,在厉学忠分队长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普兰店区丰荣街道办事处朝阳村,张振豪家所在的村委会,在村书记韩明杰、主任崔文庆、队长郭正有的见证下,把辽宁省慈善总会以及所有爱心人士捐助的爱心善款共80000元钱转交给张振豪的父亲张风海、母亲张连波的手里,用于修缮2月1日被大火烧毁的住房。

  2021年2月1日,谭凤涛副会长带领辽宁慈善总会沈阳志愿者团队来到十年久旱的阜新市彰武县大四家乡胜利村,为当地165户的建档立卡户以及老弱病残的家庭送去了米面油以及慰问金。当地的夏天庄稼在地里严重脱水、长不高、收成低,村民们吃水都成了大问题,谭凤涛副会长具体核实后和沈阳志愿者团队为村里出资给村民打了4口爱心井,为村民解决了吃水用水难的大问题。此次行程同时参观了辽宁省慈善总会志愿者们在2020年捐资为村里修的爱心路,村领导代表全体村民对志愿者的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不以善小而不为,当我们伸出援手,用心关注他人需求,我们可以点亮别人的生活,温暖他的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成为一束光的能力,给予他人温暖和希望。”谭凤涛如是说。

  2023年7月,一位学子以全校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上了理想大学,然而,本该高兴的一件事儿却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而让一家人蒙上了一层晦涩的愁云。据了解,孩子的母亲失业,父亲靠在外打零工勉强维持家用,生活捉襟见肘。谭凤涛先生从教委处得知该学生家庭的详细情况后,带领辽慈沈阳志愿者们走进了该学生的家里,送去一万元爱心助学金,勉励他好好学习,有困难随时找辽慈志愿者。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在谭凤涛副会长的带领下,辽慈志愿者团队胸怀大爱,心系寒门孩子,如掌灯人,为他们照亮前路。

  走进社区养老院、资助孩子教育……这些只是谭凤涛及其志愿者团队践行尊老爱幼的一个缩影。抢险救灾一线、疫情一线,总能见到谭凤涛以及辽宁省慈善总会志愿者的身影。

  2021年7月,河南连续遭遇几十年来的最强降雨。谭凤涛副会长迅速发动辽慈志愿者捐款捐物,转给郑州慈善总会账户20万元。此外还先后两次募集27万元善款善物,及时送往河南,协同志愿者们亲赴河南,全力支援河南人民重建家园。

  两个月后,辽慈志愿者们收到来自河南鹤壁市人民政府发来的感谢信,感谢志愿者们的爱心帮助。他们将铭记八方潮涌汇聚的大爱深情,弘扬抗洪救灾激发的英雄精神,不负重建美好家园的期待和祝愿。

  2020年1月-2023年1月,疫情给人间带去阴霾,谭凤涛副会长第一时间冲在一线,组织爱心志愿者团队,投入到抗击新冠的工作中。在辽宁省慈善总会韩奎勇会长的指导下,谭凤涛副会长号召辽慈志愿者各团队与爱心人士积极参加自愿捐款,共筹得善款数百万元,为各地资助不计其数的防疫物资。

  今年夏天连续暴雨让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受灾严重,谭凤涛副会长迅速采取行动,号召所有志愿者采购物资捐赠灾区,共花费28万元,同时汇款40万元现金用于吉林和黑龙江受灾严重的地区。

  8月初,刚刚结束援藏活动的辽宁站站长谭凤涛先生和志愿者们,在返程的路上正好赶上涿州洪灾。面对灾情,他和志愿者们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当地的志愿者与政府部门沟通,了解到灾区现场没水、没电,紧缺的物资是米面,面包,火腿肠等开袋即食的物品,他亲自到市场采购价值37206元的物资并送到涿州政府指定的物资存放地。在谭凤涛先生的号召下,辽宁志愿者工作总站的第二批物资也已于8月4日晚运到河北灾区。

  同样在8月初,吉林、黑龙江出现极端降雨过程,两省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彼时,忙着为河北涿州捐赠物资的谭凤涛先生看到新闻,立即关注黑龙江和吉林两地,号召志愿者一起为受灾严重的两地尽一份力,希望受灾的父老乡亲们可以尽快挺过难关。

  谭凤涛副会长认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这里面包含物质的进步,更是精神的凝聚。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及最重要的功能,便是赋予人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勇气,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的力量。而他所做的,恰恰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诠释着谭凤涛及其身后志愿者团队的信仰和价值追求,也展示出优秀传统文化所释放的蓬勃力量。

  笔者问谭凤涛,传播国学教育这颗“善种”的意义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通过耕耘、播撒,让优秀传统文化之‘种’浸润千家万户,人们的内心会更加幸福,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而这,正是人类应当追求和拥有的宝贵财富。”(文/ 晓琮)

  人物简介:

  谭凤涛先生,生于1966年,辽宁海城人。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慈孝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益记者在线海城工作站负责人、海南省长养养老基金会会长、盘锦爱心志愿者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