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党建+科研”融合格局(引题)

海拔最高油田上的临时党支部(主题)

在青海油田的最西端,有一座逶迤百余公里的大山,这里沟壑纵横,危崖千尺。老一代科研人员在此进行地质调查时说,这里有只有英雄才能够攀登上去的山峰,“英雄岭”由此得名。

就在这海拔3200米的险峻荒凉之地,2020年,英雄岭深处柴9井油气流唤醒了沉睡的干柴沟,从而推进10万吨页岩油先导试验,柴达木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再现曙光。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也逐渐从“常规”向“非常规”迈进,英雄岭构造带页岩油开发成为油田上产的“新宠”。

为进一步揭开世界海拔最高油田页岩油的神秘面纱,今年3月,英雄岭页岩油全生命周期项目部成立。6月2日该项目部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构建“党建+生产”“党建+科研”的融合格局,鲜艳的党旗在油气上产新区高高飘扬,以红色为底色的坚强战斗堡垒扎根在沟壑纵横的英雄岭。

临时党支部建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来自油田不同单位、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17名党员成为这个临时支部的成员,平均年龄35岁,硕士研究生学历有6名,是一支年轻有激情、业务能力强、有担当能奉献的党员队伍。

临时党支部重点聚焦安全型、效益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党支部建设,全体党员扛起红色旗帜,主动认领“任务书”和“时间表”,组成一支“室内与现场一体、地质与工程一体、研究与实践一体”的优秀团队,合力推进英雄岭页岩油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进度。

支部书记张庆辉从项目部成立以来便一直扎根现场,高效推进水平井施工进程;项目部经理赵健,是干柴沟的“常驻人口”,参与了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作为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储层研究室的“下沉”干部,吴松涛从北京到高原,连续几个月忍耐着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形成了对英雄岭页岩油地质新认识……

临时党支部坚定树立红色旗帜,以党员科技立项攻关、重大专项、重大现场试验配套项目等为载体,全力推进干柴沟页岩油产能建设、开发工作,凝聚精兵强将的智慧力量,全力推进干柴沟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

支部全体党员坚持“党支部+问题+配方”的模式查找问题、解决难点,采用“室内+现场”高效融合的方式制定“基础方案”,持续完善钻井、压裂技术和组织流程,及时做好地质服务、钻井跟踪等技术服务保障。

8月29日,英雄岭页岩油先导试验平台8口井顺利完钻,先导试验取得阶段成果。如今,临时党支部的17名党员,如同17面红色的旗帜,扎根在海拔3200多米的英雄岭干柴沟,用智慧汗水、勤奋执着助推世界最高海拔油气勘探开发。(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雷佳 蔡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