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新东营原油库正式建成投产。新东营原油库采用安全环保智能化技术,实现“零异味”“零泄漏”“零固废”“零排放”,预计年减少碳排放1351吨,有望实现油库碳中和。
这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行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把“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忠诚信念转化为“端牢能源饭碗”,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
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注气运行,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启动……今年1月~9月,胜利油田克服疫情影响,累计生产原油1753.1万吨,天然气5.97亿立方米,均超计划运行。
“老油田要在端牢能源饭碗上展现新作为,就要始终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壮志,做到政治本色不变、优良传统不丢、奋斗精神不减,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牛栓文说。
一份政治答卷
60多年来,胜利人把产业报国的情怀注入灵魂,用稳产增产的实际行动,助力端牢能源饭碗。
当前,胜利油田整体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综合含水高达96%以上,有的地方被水“撑着”了,有的地方却“喊渴”,还有大量的石油滞留在地下。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史树彬告诉记者,油藏中一旦形成大孔道,就会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大孔道方向的油驱得相对干净,而其他地方的油得不到有效开采。
有矛盾,就有潜力。“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史树彬说。
避“水害”、兴“水利”,胜利油田“围魏救赵”,堵住高含水的地方,迫使水流向干涸的地方,提高驱油效率。目前,这项治理特高含水期老油田的“杀手锏”技术,应用于677井组(次),覆盖地质储量1.02亿吨,累计增油31.83万吨,提高采收率2.6%,夯实了老油田效益稳产的基石。
史树彬算了一笔账:采收率提高2.6个百分点,老油田经济开发寿命延长5年~10年。
一条创新之路
翻开济阳坳陷勘探形势图,在近3万平方公里勘探区域里,81个油气田散落其间,“就像一个摔碎了的盘子,又被人踢了一脚”。
这个“特殊”的盘子,因涵盖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赢得了“石油地质大观园”的美誉。
特殊的地质条件,成就了胜利油田的科技高度。
曾经,有人断言,胜利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不具有开发价值。但胜利人矢志不渝、上下求索。2021年,胜利油田突破页岩油勘探开发核心技术,找到页岩油,宣告了胜利济阳坳陷页岩油商业产能的战略性突破。
牛栓文表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奋斗中获取,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这样。
38年前,胜利油田化学驱油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外国专家断言:“胜利油田根本不可能搞化学驱油。”彼时,20多岁的曹绪龙心里沉甸甸的,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化学驱技术搞起来。”
从此,曹绪龙的人生就和化学驱绑在了一起。38年来,从三元复合驱到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再到如今的非均相复合驱,胜利油田化学驱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完成了三级跳。
如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曹绪龙带领他的团队已累计实施化学驱项目78个,覆盖石油地质储量5.6亿吨,年增油上百万吨,累计增油3355万吨。2021年,化学驱技术问鼎中国专利奖金奖。
一张亮丽名片
从采油到采气,从黄河三角洲到科尔沁草原,3年前,胜利油田职工蔺荣山踏入北大荒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天,寒风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犹如刀割;地下水含氟高,吃水只能靠车运……
不懂业务,蔺荣山就没日没夜地学;改变不了环境,他就改变自己……3年间,蔺荣山和他的团队管理的气井从30余口增加到了100多口,年产气量从30万立方米增长到120万立方米,在黑土地上,树起了胜利人的“金字招牌”。
不管走到哪儿,胜利人都把石油石化人的优良传统带到哪儿、弘扬到哪儿,打造出了一张亮丽的胜利名片。
王观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所西南项目部经理,主要工作是为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提供“保姆式”的完井试气技术服务。
2021年,由王观山主导的涪陆1井试气工程设计方案,攻克涪陵复兴地区凝析油气藏开发技术瓶颈,收获了上百吨油、上万立方米气,为涪陵气田开辟了新的增储上产阵地。
回忆起那段日子,王观山记忆犹新,“每天天不亮就上井,晚上回来倒头就睡,从凌晨4点到晚上11点,只要施工不停,工作就不能停。”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攻克了涪陵凝析油气藏开发难题。
目前,胜利油田共有3300多名员工,投身于兄弟油田273个油气开发项目,助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记者 田国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