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走进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迎战中秋的氛围浓厚,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打包着临涣月饼、马蹄烧饼等土特产,忙得不亦乐乎……镇联合公司成立后,业务越来越多、规模越做越大,承揽项目总金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19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红火。
如今,这样的联合发展公司在淮北市有12家。近些年来,淮北市以共同优势、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创新推行集体经济跨村联营、抱团发展模式,实行“三联三促”法,通过公司联建、项目联营、收益联享,有效促进镇域协同、产业集聚、多方共赢,串起共同富裕新图景,联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成立公司 整镇推进
独行疾,众行远。淮北市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资源有效转化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优势。坚持以镇级统筹、市场运作、多元激励为导向,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和自治主体的前提下,通过量化股份、全镇参与、按股分红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各镇在所辖行政村之间建立联合社或成立联合公司,推动村村成“股东”,抱团谋“共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镇推进、全域提升。
临涣镇作为试点之一,大力推动所辖19个村成立联合发展公司,构建联合公司主推市场、主担风险,村办公司主推服务、主上项目的运营机制,形成“1+19”集团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公司营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净利润突破200万元。
烈山区烈山镇立足百年石榴种植历史,组织14个村(社区)成立禾佳景区管理公司,每村拿出40万元启动资金,入股联营成为“合伙人”,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企业+基地+村民”等发展模式,带动1026户种植大户种植优质软籽石榴,促进村民增收500余万元。
以强带弱 集聚产业
柳孜运河遗址位于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址,历史资源丰富,可复原的文物数量达7000多件。许多游客在这里寻找湮没在岁月中的隋唐风情。
瞄准运河文旅资源,百善镇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跨村联建片区党委,整合周边6个村资金、场地资源,结合淮北柳丰运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指导、日常经营等方面优势,村村抱团建设柳江口萌宠园项目,弥补县域内动物生态旅游项目缺失,带动了特色运河主题文旅发展,每年经营收入达100余万元。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为解决“收益低、规模小、布局散、管理乱”等制约乡村产业发展问题,淮北市坚决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秉持“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的思路,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联、资源相融的原则,采取共用优质资源、共育产业项目、共商重要事项、共享发展红利的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由“小散乱”向“土特产”方向转变,统筹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百善镇6个村、段园镇7个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瞄准“运河旅游”和“大国粮仓”等重要机遇,利用村级集体资金、土地等资源,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丰收”。
科学分配 利民惠民
“七彩和村苹果园不仅给我们村苹果产业带来了希望,更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烈山区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端坤说。和村社区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将盈利按入股比例分红到群众“口袋”,留足合作社运作资金,剩余部分全部作为村级集体收入和村级公益金,不仅改变了以往村级集体“无钱办事”的窘迫局面,还大力帮助果农销售苹果800余万斤,直接经济收入7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去年,我的三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可以分红5400元。闲暇时间我还在示范园指导果树管理,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每年合算下来有4万多元的收入呢。”和村社区群众张超高兴地说。
交够公司的,留足股东的,剩下的都是集体的。淮北市先后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激励办法,创新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等,探索建立起村级集体与村民、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利益深度联结机制。通过选准主导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立科学分配机制等多种方式,确保利益联得实、联得紧、联得好、联得长,做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致富一方人”,推动形成发展增效、村民增收、事业繁荣、多方共赢的生动局面。
“跨村联营、抱团发展不仅激活村集体、企业、群众共同致富动力,又能够有效盘活沉睡资源,破除多重制约,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村民增收致富。”淮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龙说。(本报通讯员 淮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