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不只是采取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具体举措,也不只是在创新生态经济、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等具体层面,而是要有一整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方案,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领悟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倡导绿色转型。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6年的19.1%上升到2020年的24.3%。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工业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全球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重蹈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未来我们要走向生态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一系列政策要求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和落实的。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公园,能够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重要生态系统提供更为严格的保护,对珍惜野生动植物提供长效保护,给子孙后代留下自然遗产。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从实践上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关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重大举措。未来,我们要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关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如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些刚刚脱贫的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生活还未达到富足水平,这时就需要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即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为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生态产品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形抓手和实践载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就成为落实“两山”理论的核心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把潜在的生态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以此较好地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保护也是生产力。生态产品可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等。比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更多人投资,让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向现实价值转化。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我们不仅要控制碳排放总量,还要控制碳排放强度,要将碳排放的总量与强度和产能产量挂钩。“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工业、建筑、交通这些都是能源消费大户,也是碳排放的大户,所以我们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我们正大力推动“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的发展,以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关于气候变化,近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从我国近五千年来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看,在工业化出现之前,冷与暖呈规律性交替出现,工业革命后,这一规律被打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石油成为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能源产生出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打破农耕时代二氧化碳的排放规律。几百年来,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我国提出“双碳”战略,这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对国际的重要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们要深刻认识“双碳”战略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根据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昭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讲稿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