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将会同工信部等部门一道,实施新一轮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培育更多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配套专家’。”4月22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且创新能力强的“排头兵”企业。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同时启动。

  近期,各地也陆续出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比如,日前,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河南省将进一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放授信额度达到1000万元的“专精特新贷”信用类贷款。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的支持下,北交所联合北京证监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北京市经信局”),于4月18日在京举办2024年首场“三服务——赋能专精特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启航培训。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苏国斌在会上表示,北京市经信局将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强化上市服务协作机制,联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与各方共同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环境。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卷日报》记者表示,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有关部门正加快瞄准产业科技创新前沿,汇聚创新资源,强化精准服务,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并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融资难题是诸多发展难点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在4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介绍,今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了今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任务,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强化创新主体方面,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真正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在强化产融对接方面,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助企融资累计达到7800多亿元。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政策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支持力度,将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林先平进一步表示,各地在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数字技术不断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这种技术变革对企业运营模式及其资源配置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产品高端化发展。

  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举办的全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桂林市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以产业链为主线,产业集群为载体,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记者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制造业能够加快创新步伐,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地方政府在政策扶持等方面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予以倾斜支持,一方面可以助力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