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少跑3万多公里,省下800多个小时。”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罗逸平计算出长三角跨省办税开通后,帮她省时省力的“账”。这家总部位于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公司,在长三角区域线上办理的外经证缴税一年就有80多笔。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对标国际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合力消除“看不见的行政壁垒”,逐渐打破市场分割,探索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动了区域内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有序流通。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制定出台《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长三角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加速实现了跨省共“营”。

“没想到现在新设个体户这么便利。”长期从事运输行业的浙江嘉善人王志强,近日在嘉兴市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跨省通办”窗口,一次办完并领到了苏州市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不用去异地办理,当天立取,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王志强说。

得益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区“证照联办通取”,如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等地的办事企业只需“进入一个窗口、申请一次、递交一份材料”,即可一次性实现营业执照和其他准入类许可证件新设联办,并现场领取。

通过不断创新政策供给,长三角的企业在本区域内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截至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累计推出了152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全程网办超过600万件,数据共享交换超过了8亿条,实现了37类高频电子证照的高效共享互认。

搭建平台、对接资源,推动企业占领更多市场,是帮助企业获利增效的长久之策。

在长三角,一张小小的科技创新券,让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跨越区域“牵手”,汇聚成一股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

从事汽车零部件定制设备生产的浙江维日托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一度遇到了汽车空调位置度测量的技术难题。“从市场购买这项服务,价格高不说,可挑选的合作对象也不多。”关键时刻,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解了公司负责人叶劲卫的“燃眉之急”。

通过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维日托公司匹配到江苏大学的优质科创资源,并开展研发合作,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叶劲卫算了一笔账:购买这项技术服务,企业共需花费51万元,使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后,只需自行承担一半,也就是25.5万元,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提高了研发效率。

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从疏通一个环节到打通全链条,长三角各地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的能力和水平,持续“迭代升级”。

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同样是长三角亮眼的特色与优势。近日,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了《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开启三地协同立法的新篇章。

《条例》以立法形式支持“跨区域许可互认”,明确在跨区域项目建设中,两省一市可以共同确定一个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这为示范区内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遵循和探索路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我们的研发测试在上海,生产基地在嘉兴,区域销售中心在苏州,应用场景则遍及全球……”在浙江东方科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爱军看来,长三角良好的营商环境,正不断转化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布局于此。

(记者唐弢 吴帅帅)新华社杭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