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各地区、多领域政策举措密集推出,共同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是否抓得准、如何做得实,有效性与获得感是重要的衡量尺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融融暖意,正是狠抓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鲜明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在多重约束下求解的过程,要兼顾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维护经济安全等多重目标。这尤其需要强化政策效果评价,看其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的实际作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以此作为调整、修正、延续或者终止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出台政策,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从过往情况看,对于局部来说正确的决策,有时候加在一起可能会“打架”;将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就容易出现政策执行“一刀切”或“层层加码”;没有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度效,就可能引发社会心态起波澜。当下,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就更加需要梳理已出台政策并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做好政策效能评估,抢抓发展机遇,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策效能,最终会在经营主体和群众的主观感受中得到体现。评价什么是真正给力的政策“红包”,依据不是文件多寡,而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困难挑战越多,越要明确围绕经营主体需求和痛点找准政策切入点,给予确定性、稳定性的前瞻指引,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
落脚到实践中,就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好政策时效性和精准度,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共商、效果共评,把握好各项政策的耦合度和关联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互为支撑,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经营主体和群众手中,力求实现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有力支撑。要注重预期引导,发挥好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作用,认真倾听经营主体真实声音,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同时,及时准确传递和解读政策信息,使经营主体准确理解政策,充分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不断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以高质量发展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