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连续出台的政策举措,围绕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回应民营企业重点关切,表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务实取向,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传递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明确信号。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近段时间,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多重利好,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再到《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政策举措频出,进一步激发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不过,近几年,疫情冲击叠加外部环境变化,国内外需求增长缓慢,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一些困难,预期偏弱、信心不足。

  预期稳、信心足,民营企业才能安心谋发展。连续出台的政策举措,围绕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回应民营企业重点关切,表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务实取向,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传递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明确信号。相信随着各项举措的逐步落地,民营企业必会切身感受到政策的暖意、社会的善意、发展的春意,进而越来越有活力。

  其实,对于很多民营企业而言,他们最大的期盼是“一视同仁”。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设置不合理的准入限制,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系列举措着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比如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等。制度供给稳定有效、发展舞台规则公平,将助力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心一意谋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增长阶段,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无异于春雨润苗。各部门出台举措推进政策直达快享,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获得感,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实践表明,法治化水平越高,就越能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也会更加充沛、更加持久。可以看到,系列举措中,线上线下齐发力,及时回应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比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就回应了“平等法治保护”的关切;而“依法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网络黑嘴和黑色产业链”,则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企业家安心谋发展“撑腰”。

  经济的活力在民企,民企的活力在预期。期待推动扶持民营经济的各项重大举措都能早日落地见效,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