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芯片,大家会想到晶圆、光刻机这些耳熟能详的原材料或设备,其实它的制造过程还离不开一类工业气体——电子特种气体的“精雕细琢”。“你看芯片这么小,却布局成千上万个电子元器件,怎么做到的?电子特气就像‘画笔’,完成光刻、刻蚀、沉积、掺杂等核心工艺环节,让芯片设计师在晶圆‘画布’上尽情‘挥毫’。”这几天,天津绿菱气体有限公司一派紧张忙碌,最新投建的南港厂区正加紧中试生产,不少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制造商陆续前来审厂,见到副董事长王剑时,他刚从企业的北京营销管理中心赶到天津总部。

  电子特气如此重要,但因技术门槛高、验证周期长等原因,常年被国外几大巨头垄断,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扎根天津十余年的绿菱一门心思争口“气”,打破诸多卡脖子技术,让中国制造不再“气短”的同时还将产品出口海外,深受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的认可和信赖,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在国内屈指可数。天津为了培育这些“一身绝技”的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引导更多企业练就“拿手绝活”,构建了制造业领航、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壮大优质企业群体规模。今年上半年,本市新增(含复评)713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这个数字还是509家。“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走专精特新之路的重要性,下半年我们还将再评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厚植发展沃土。”市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在上个月,本市公布“2023年第一批天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第四批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菱一举囊括两项荣誉,凭的是什么?“绿菱研发生产的多种电子特气产品都是国内首个,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在甲类车间,王剑告诉记者,“企业坚持‘专精特新’,从2001年成立,始终致力于研发生产各种高纯度电子特气;工艺流程持续改进,精益求精;努力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2007年我们获得法国液化空气集团 ‘最佳新晋供应商’,2015年获得德国林德公司‘优选供应商’;坚持让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近年来投入研发经费占营收10%以上,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面积八百余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未来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新品的小试、中试和产业化,力争填补更多国家空白。”

  此次投资3.2亿元的南港厂区正是本市重点项目之一,预计年内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6000吨、40多个品种类别的电子特种气体产品,服务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光纤等领域。据王剑介绍,天津的集成电路产业放眼全国都是非常完备且有实力,加之工信部门、南港工业区等给予企业大力帮扶以及政策指导,给了绿菱广阔成长空间。

  绿菱在工信、金融等部门指导下瞄准上市之路的想法与本市一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谋而合。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优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天津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的积极性和数量逐年提高,截至目前,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达1579家,较2020年末的452家增长了249.34%。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核心是企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该负责人表示,市、区工信部门将发挥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作用,着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引导各类服务机构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服务帮扶力度,通过搭建创新成果对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