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浦东引领区《行动方案》75%已取得成效,用先行先试经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领路(引题)

以政务服务创新保障企业创新(主题)

上海中心城区内,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主副驾驶座空无一人,自行完成转向、变道等操作,这样的场景正在浦东“未来车”示范区呈现。

2021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下,浦东承接了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任务。截至2022年底,上海制定的引领区《行动方案》92条任务280项具体举措,75%已取得成效。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22年的1.6万亿元。

30多年来,浦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现在,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浦东正在与时俱进,以创新驱动发展,用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领路。

速度引领:带动重点产业发展转型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几只机械臂上下翻飞,围绕着一辆未完工的汽车作业——平均不到45秒,一辆整车便通过轮带缓缓驶出,鸣笛2声,代表已经完成装配。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王淏表示,超高的生产效率让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速度远超传统车企。2022年投入运营的美国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正在全球范围内“复刻”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效率。2022年8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从交付第一辆中国制造车型到实现这一里程碑不到3年,成为汽车工业中的现象级纪录。

“特斯拉速度”的意义不仅于此。2019年特斯拉的入场,也被视作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至此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彻底激活。

纵目科技CEO唐锐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传统汽车产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可能在5年左右,在新能源汽车变革下,现在国内汽车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可能连2年都不到,这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前,纵目科技在浦东张江创立。在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纵目科技已经发展成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及产品供应商,拥有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自研能力。

浦东这片试验田,让特斯拉、纵目科技这些“后来者”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同时也带动了自身产业的发展转型。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愿意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配置资源并逐步开发本地化的研究团队。“一直以来,得益于上海周边成熟的产业链,科德宝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长期来看,我们不仅会为本土客户引入更多先进的产品,还会持续加大本地投资,拓展合作伙伴关系,推出更多针对当地市场环境的解决方案。”主营汽车零部件的科德宝集团亚洲地区代表许倍帝说。

汽车产业仅仅是浦东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浦东还有生物医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多张科创王牌。布局重点产业,带动科创发展,正在成为浦东实现技术引领的重要支撑。

制度保障:企业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

采访中,企业家们常常会说“客户在哪我们就在哪”,而浦东的政务人员则常常说“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

3C免办制度就是浦东制度创新的典型案例。3C免办全称为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意在对因特殊需求和用途的CCC目录内进口产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制度安排。目前在浦东,针对维修用零部件、科研测试样品、商业展示、成套设备所需、整机全数出口、其他特殊用途等六类情况,企业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3C免办证明后,就可快速进口使用。

通过制度改革,原本需要3到6个月才能完成产品认证审批流程,现在压缩至几天即可完成。“企业最在意的就是生产交付的时间,3C免办制度恰恰能帮助企业打好提前量,稳定生产的预期。”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质量处副处长张海峰说道。

浦东新区是目前全国3C免办业务最大的地区。截至今年2月,浦东新区发放免办证明6.5万余张,约占全国的1/3,全市的4/5,惠及浦东企业近400家,货值金额逾15亿元,为浦东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的国际集聚区提供了一项重要政策支撑与制度保障。

政务服务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最好保障。上海碧博生物医药工程有限公司临港二期工程,拿地后仅21天便实现开工建设,将在新片区建成世界首条单罐工作体积为3万升的不锈钢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碧博生物政府事务高级经理纪佳华说:“在临港新片区完成备案的过程中,相关处室提前介入,让我们实现了‘一张备案表代替审批全流程申报’,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和精力。”

“我们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好‘店小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处副处长张楠说,“我们正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新片区内的企业从设立起,到拿地开工,再到竣工投产、日常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便利,使‘特斯拉速度’成为‘临港速度’的新常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心窗口受理各类审批和服务类事项10万余件次。

金融赋能:为企业提供最多的可能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要素配置下的最终成果,除了政策支持,还需要资本、土地、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相互配合。浦东新区自身金融、贸易基础雄厚,在资金上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多的可能。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介绍,2022年,人民银行为上海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提供激励资金5亿多元,为30多万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减息约18亿元;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500亿元,带动银行发放符合专项再贷款要求的贷款1000多亿元。人民银行还推动民营企业发行科创票据、双创债、绿色债券,通过高水平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措施,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解决方案。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王睿表示,工商银行破除以前的“看过去、看资产、看股东”的三看信贷思维,正在寻求构建“看未来、看技术、看团队”的三看信贷逻辑。通过钻研行业、运用科创专属评级模型,合理开展企业评级及测算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并通过集体审议,讨论研究信用贷款设立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风险控制手段,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浦东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不断创新。陆家嘴管理局局长肖健表示,陆家嘴正研究起草浦东新区促进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地方法规,为资管行业的制度创新开路破局,提供法治保障,全力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记者 吴丹璐 俱鹤飞 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