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业减碳三大趋势四大挑战(引题)
中国企业如何更好“碳”路前行(主题)
随着“双碳”进程向纵深迈进,作为承接“碳中和”战略的生力军,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当前,中国企业减碳整体呈现三大趋势:企业减碳意识大幅度提升、企业减碳动力正由外压转向内生、绿色低碳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施耐德电气在深度调研了十四个领域的110余家企业后,于近日发布的《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调研报告所显示的中国企业“双碳”之路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锴表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与时代潮流。企业需要寻找与自身发展相融合的减碳之路,将“双碳”目标与自身核心战略相关联,形成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企业减碳意识明显提升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绿色可持续和发展缺一不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纳入企业经营的核心战略。
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有54%的受访企业制定了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比202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同时,非控排企业减碳意识也大幅增强,54.1%的非控排受访企业提出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而对应数据在2021年仅为31%。
在企业减碳动力方面,调研报告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策驱动的同时找到了与自身企业发展相融合的减碳之路。其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响应下游客户需求、降本增效、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出口竞争力等因素成为驱动企业进行低碳转型的五大内生动力。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绿色经济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我们走访调研的过程中,近七成受访企业认为,绿色低碳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或溢价。部分受访高管认为,具有绿色低碳属性的产品或服务更容易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优势,有助于产品满足国际市场准入政策,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尤其是近几年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企业,随着碳关税越来越严格,他们的减碳压力也随之增加,亟须开展减碳行动。”
四大步骤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
尽管企业减碳意识进一步提升、内生动力增强,但部分企业在减碳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多重挑战。调研报告显示,挑战主要体现为:一是方向不明,部分企业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以抵消代替自身减碳,不具可持续性。二是路径不清,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路线图,仅19%的受访企业确定了清晰的减碳规划。三是执行不力,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减碳落地,近60%的受访企业表示亟须提升工艺减碳和新能源技术。四是回报不定,企业无法准确地预估和量化投资回报,43%的受访企业担心减碳的投资回报不及预期。
中欧绿色与循环经济政策专家、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报告的受访企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与公共事务总监高杨认为,面对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与废弃物三大环境资源危机,全球都在寻求绿色复苏,未来10年,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将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与核心抓手,也是企业构建新型核心竞争力的机遇所在。同时,只有全价值链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为更好应对减碳挑战,施耐德电气在报告中提出以战略规划、组织革新、技术创新、生态赋能四大步骤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拥抱绿色变革。
熊宜建议,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清晰的低碳发展路线图和相应的战略规划,将碳中和融入长期战略,让减碳成为新的业务机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应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相融合的组织体系,包括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低碳的理念同企业业务发展、整体战略相结合,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为员工营造绿色低碳的工作氛围。此外,应在最高管理层设立同绿色低碳相关的专职部门或战略委员会,对企业整个“双碳”工作进行战略性指导和推进,提升内部人员的技能,匹配绿色转型发展路径。还应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搭建高效的碳排放监控系统,更加直接、直观地把握自身碳排放情况并进行调整,并投资前沿降碳技术,搭建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最后,应通过技术赋能、经验分享、生态共享等方式赋能供应链绿色低碳升级,实现上下游共同减碳。(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