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山东省泰安市探索实行“三晒一评一公开”和待岗管理制,一次就撬动131名干部的“铁交椅”,工作力度之大、涉及人数之多、影响面之广,在全省较为少见。回顾这场改革探索,当地干部普遍反映受到了一次教育,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并对改革过程和效果表示认同,有的还感叹“四个没想到”。
“没想到县级干部一样‘下’”
针对干部能力和作风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需要的问题,泰安市自2022年7月开始,用两个月时间在全市6个县市区、4个功能区和所有市直部门单位,全面开展“三晒一评一公开”。全市所有干部职工(不含在外挂职、援派、病假干部及工勤人员)以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方式述职,逐一晒职责任务、晒工作业绩、晒作风形象。随后所在党组织对个人“三晒”内容进行梳理审核,在政务公开栏、内部办公系统公开。在此基础上进行履职评议和民主测评,结果再通过上述形式公开。
根据“三晒一评一公开”结果和干部日常表现,各级党组织慎重提出待岗管理建议人选。市委组织部对提报人选逐一分析研判,审慎提出待岗管理建议名单,提交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审定。
经过这些程序,全市首批131名评议结果较差、问题较为典型的干部被纳入待岗管理名单。他们当中既有乡镇班子成员,也有市直部门单位、县市区领导干部,既有副职也有正职,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科级及以下干部126人。
这些待岗干部被暂停职务,接受学习培训和实践锻造,综合评估合格后方可返回原岗位工作,并接受三至六个月的跟踪考察,然后根据实际表现确定进退留转。
对干部实行待岗管理,撬动“铁交椅”,此举在该市掀起巨大冲击波。一些干部表示,过去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不仅数量不多,而且动基层干部多,动中层干部少,涉及县处级实职的干部更少,这次不再是“柿子拣小的捏”。
有一位副县长缺乏履职担当,经常以患病为由脱岗,严重影响工作开展,此次在待岗考评中未能过关,被市委责令辞去职务,按规定提前退休。不少干部认为,处在承上启下位置的县处级实职干部,本来就该勇于担当作为,保持勤勉工作状态,不然就应该让位。
“没想到阻力比预期要小”
泰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承,实行“三晒一评一公开”之初,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及组织人事干部曾有种种顾虑,担心阻力太大,有的甚至把推进干部“能下”视为畏途,怕干部闹情绪,怕影响班子团结,怕影响地方和单位稳定。有县级主要领导表示,相比于“上”的皆大欢喜,“下”则会得罪人,一开始有点拉不下脸、狠不下心、下不去手。
为推动干部“能下”破题开局,泰安市委相继出台《关于印发政治生态分析评估办法的通知》《关于实施“三晒一评一公开”完善干部经常考察精准画像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和《泰安市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待岗管理办法》,确定从2022年开始,在每年七八月份集中开展“三晒一评一公开”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同时,市委组织开展了“老好人”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全市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一方面加强政策解释和宣传,另一方面大力扭转干部群众对 “能上不能下”的认知,并明确提出让干部“下”不是目的,而是让每名干部都有干事动力。
据介绍,“三晒一评一公开”工作初期,有单位呈报的干部测评情况“一片大好”,市委组织部约谈该单位负责人,责令推倒重来。泰安市委主要领导在几次会议上强调,待岗干部不定指标、不下任务,如果有单位推不出待岗人选,又与组织上掌握的情况不符,说明其“一把手”就是“老好人”,不敢较真碰硬。市委的坚决态度,为进一步识别不称职、不胜任、不适岗干部创造了条件,下面的工作也好开展了。
“千难万难,不干最难,干就不难,这是最朴素的方法论。”泰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泮英说,推进干部“能下”,遇到阻力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自己首先要敢于担当,这样阻力就会比预想的要小。该市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和部门领导也表示,过去干部“能下”难以落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层和组织人事部门决心不够大、勇气不够足。
“没想到干部接受度这么高”
泰安市首批131名待岗干部中,目前已有90人经过考核程序返回原单位工作,5人被免职或辞去领导职务,6人被调整岗位,3人申请提前退休,6人被辞退,21名干部尚在待岗考察中。据市委组织部介绍,这些经历“下”的干部,虽然有过思想波动,但没有人向本级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申诉。“第一反应普遍是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随后主动向组织承认自身问题、表明积极态度。”记者分别对10多名曾经待岗的干部进行了单独采访,他们都表示被停职或最终下来,“下”得心服口服。
“这得益于明确‘下’的具体标尺。”市委组织部人士分析说,过去考核评价干部,优点基本相同,缺点都不明显,很难确定谁该下和谁不该下,甚至个别该“下”的干部还觉得自己应该提拔。这次探索,市里力求让干部不等组织考核,就能大致明了谁该‘下’”。
泰安市建立正反两方面相互印证的评价指标体系。正向指标主要围绕政治、思想、工作、能力、作风、纪律等六个方面,制定24项评价指标;反向指标主要聚焦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问题情形,细化明确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理想信念动摇、不服从组织决定、不听从工作安排、不能担当尽责、不敢开展批评等23项评价指标。
该市还明确规定“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总体评价‘较差’等次得票率达到20%或‘一般’‘较差’两项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的”,“干部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达到20%或‘基本称职’‘不称职’两项得票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列为“下”的重点考察对象。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专门设置党组织综合评价指标,防止唯票识人。
“‘下’的标准是统一和明确的,我能接受‘下’的现实,迈过了心理上的那道坎。”新泰市泉沟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振,因为纪律规矩意识淡薄,工作不在状态,被纳入待岗管理。他对记者表示,虽然被撤职降级,但仍然积极牵头承担全镇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在采访中,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其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泰安市真心实意关心爱护“下”的干部。2022年9月,市委对41名待岗管理干部开展集中培训、回炉再造,其他90名干部由所在县市区分级分批开展教育培训。这批干部经过动员纷纷深入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信访解纷、基层治理、产业链培育提升、乡村振兴、老旧小区及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一线,在实践中改造思想、锤炼作风、提升本领。该市组工干部谈到,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让干部“下”得服众服气,并让“下得去”的干部改正后有机会“上得来”,就能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没想到激励效应如此明显”
据反映,近些年来泰安市着眼转变干部作风,采取了督查暗访、建立赛马机制、领题攻坚、挂图作战等措施,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推进干部“能下”。该市一些部门和县市区领导说,用“下”的压力和“上”的动力共同撬动“干”的活力,效果超出预期。
泰山区法院一级法官王晓东,曾因承办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超出审理期限五年多,造成不良影响被纳入待岗管理。他重新上岗后,克服疫情影响及时审理案件,很短时间就审结21件。泰安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勇因为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被纳入待岗管理,他返岗后主动牵头承担新能源产业链专班工作,在去年的三季度全市考核中,产业链企业营收、项目策划和签约、项目建设推进、个性化指标均列全市前茅。
实行“三晒一评一公开”和待岗管理制,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应。市委书记杨洪涛说,推进干部“能下”,将以往“争先创优”的单向激励改进为“奖优罚劣”的双向牵引,将过去“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提拔进步”变为“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据介绍,2022年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业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成效。全年集中签约项目180个,累计开工新型工业化项目281个;3个特色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首位。2022年前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居全省第8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居全省第2位;建筑业总产值增幅居全省第1位,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总值增幅居全省第4位。
记者 王文志 泰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