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复杂的外部环境等因素,民营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如何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如何有效引导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民营企业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

  让更多企业参与创业创新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近年来,平台经济蓬勃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平台企业存在发展不规范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

  “中央完善行业监管、强化反垄断,是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徐乐江说,完善行业监管,有利于培育良好的行业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要害在防止‘无序’,要将有限的资本用在‘刀刃’上,积极引导资本有序投资、规范运行,发挥资本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实体经济。”徐乐江认为,反垄断绝不是反对创新发展,更不是反对民营企业,它反对的是行业良性生态遭到破坏。加强监管最终是为了让更多企业参与创业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商联如何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功能?

  “我们通过召开行业商会、企业家座谈会等各种形式,为企业家解疑释惑,帮助他们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力图把这个‘桥’搭好。”徐乐江说,全国工商联在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开展政策宣传解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纾困、扩大民间有效投资等方面持续发力,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让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较以往更有保障。

  “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国工商联责无旁贷。”徐乐江举例道,今年9月,全国工商联在湖南长沙举办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期间,开展了配套的经贸活动,签约了10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376.7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地方政府举办助推区域发展活动,扩大民间有效投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良好格局

  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在业/存续的市场主体1.44亿家,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比高达97.25%。良好的企业生态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围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国工商联还将做哪些工作?

  徐乐江表示,下一步,全国工商联将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良好格局——

  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徐乐江介绍,全国工商联将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投身乡村振兴和社会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已经连续12年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为中小企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徐乐江说,下一步,全国工商联将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和商会的组织作用,在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自身主业的同时,采取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与中小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联动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全国工商联将深入调查研究,推动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打造优势、塑造品牌、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最近我们发布了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榜单,旨在通过示范来带动引领更多企业投身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徐乐江说。

  助力民营企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这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强大的内需、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等都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在徐乐江看来,机遇伴随挑战,民营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企业家新老交替、国际环境不稳定等挑战,包括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储备,公司治理、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工商联是民营经济人士之家,我们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民营企业家。”徐乐江表示,全国工商联将坚持把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助力民营企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要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徐乐江建议,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要加快绿色发展,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科学谋划布局,更加注重在“专精特新”等细分行业和专业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记者 范思翔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