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发布《欠发达县域数字化就业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数字化就业为年轻人返乡、创业创造机会,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增进当地家庭联结、促进当地女性独立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目前在全国多个县域建立了37家客服中心、协调“数字木兰”就业培训计划,落地了12个县域数字就业中心,包含云客服等多种岗位类型。“这些数字化项目为欠发达县域年轻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并通过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和优化职业教育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本地人才,县域形成了‘引回来’‘留得住’‘促发展’的人才振兴模式。”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晓斌表示。
报告指出,县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93%,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4%,包含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然而县域经济总量只占全国GDP的53%,尤其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县域,存在着产业发展落后、人口外溢、乡村空心化等问题。
如何提高县域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尤其通过数字和技术的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和价值?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联合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阿里研究院,选取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和张家口市张北县这两个曾经的国家贫困县深入调研,提炼出企业帮扶县域的模式和方法。这是公益领域首次针对数字化就业对县域发展价值的全方位分析。
以“阿里客服县”项目为例,阿里巴巴通过在县域建立数字客服中心,为当地创造了大量数字化就业,员工入职后平均工资远高于县域平均收入水平,并且该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五险一金覆盖率达到97.4%。
除了为就业者提供了较为可观的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晋升渠道,数字化就业对于吸引人才回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数字客服项目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普遍集中在20-35岁之间,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批年轻劳动力。从教育程度来看,50%的员工学历为大专或高职,32.8%的员工为高中中专学历,有近10%的员工为本科学历,还有35%的员工从外地返乡进入到数字客服行业就业。
上班就在家门口,也有助于照顾父母、养育子女,增强和家庭的联结,促进家庭和睦,缓解“留守子女”“空巢老人”等现象。在调查中发现,数字客服近四分之三的从业者为女性员工,歇业再就业和首次就业的员工占比29.5%。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化就业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就业,不仅改善了县域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了县域的影响力,更为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提升了县域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报告指出,与传统的下乡为乡村进行“输血式”扶贫不同,阿里公益将商业技术和企业人才引进县域,利用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电商资源,为欠发达县域企业设计、推广产品,对接销售渠道,促进本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的电商化发展道路;政府则将阿里流量优势、电商技能培训等与当地企业、农户等对接,为当地提供销售平台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这种政企合力推动县域产业数字化升级和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可借鉴、可参考的模式。
人才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动力。在陕西宜君县,通过乡村特派员的“搭桥修路”,阿里设计师为当地设计的公益新品牌和包装已经帮助宜君苹果成为淘宝销售的“爆款”,过去一年为当地乡亲增收近3000万元;在河北巨鹿县,乡村特派员引进的电商培训项目,为当地传统企业培训了三名电商人员,接触线上销售和新零售的方式,帮助企业转亏为盈。
何晓斌表示,以阿里乡村特派员为代表的企业轮岗制度,将其积累的工作经验、阅历和能力运用到帮助县域发展的过程中,补充当地关键人才的缺乏,并且整合他们带来的资源,在产业和就业领域实现“先发展带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据介绍,2019年6月起,阿里巴巴公益分三批遴选20多位资深员工担任乡村特派员,奔赴全国20多个欠发达县,从科技、产业和人才三个方向助力乡村振兴。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负责人王威表示:“在面向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中,阿里巴巴始终注重把商业经验和科技能力与乡村实际发展相结合,把人放在核心的关注点上。”(记者 班娟娟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