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一键协同,智慧供应链可实现物料自动调配;企业上云,智能调度系统帮助优化排产;数字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助力提质增效……纵观近期中国制造的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中亮点。

  工信部数据显示,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已超过50%。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上云,数字门槛大幅降低 

  之前还要拿着强光手电筒肉眼检测化纤丝,现在只需坐在流水线旁,看着智能质检设备将异常的产品送来复检。“一朵云”,改变了从事化纤制造的工段长王礼娜的工作模式。

  借助百度智能云将光学成像与算法结合,恒逸石化实现产品智能质检和自动筛查。从一群人到一台设备,依靠数字技术,工厂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5G、云、AI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多的工厂实现“云”上生产。“云”调度将各环节智慧衔接,供需“云”对接减少库存压力……上云,大幅降低制造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了企业智能化进程。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

  通过“云”加快技术服务供给与输出,也让很多科技企业打开发展空间。

  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告诉记者,用友作为平台商和数字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已聚集生态伙伴超过9000家,深耕数字化,服务空间不断拓展。

  “入网”,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让供应链更加协同、高效,也让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20万个主流电脑机型,每个主机板需要上千个元器件。怎样实现物料的高效匹配?在联想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关伟看来,“入网”是诀窍所在。他告诉记者,借助工业互联网,联想可以掌握物料生产与在途等真实情况,并通过算法模型,用有限的供应实现更有效的产出。

  这是曾经困扰很多制造企业的问题——制造企业很难实时掌握物料企业生产情况,分散的订单难以迅速匹配生产工厂……

  建设智慧供应链体系,形成产业链协同配合;导入消费数据捕捉潜在需求,加快柔性制造的普及……工业互联网推动大量设备入网连接,让制造业各环节加快协同。

  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5G+工业互联网”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覆盖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等诸多重点行业,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一批典型场景。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赋能、赋智、赋值作用逐步显现。

  “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既给出一个智能化的方案,又不断迭代、提高。”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用此描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工业互联网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连接,制造业不断打开数字化新空间。

  网络建设适度超前 筑牢数字基础 

  “在网络建设上,我们要适度超前,让‘路’等‘车’,而不是‘车’等‘路’。”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多次表示,未来几年,要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打好,从而产生更多创新应用,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助力。

  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03.7万个,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95%以上的县城城区。工信部提出,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向乡镇覆盖延伸。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工信部提出,下一步将统筹抓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行动,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成应用创新、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让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制造业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