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贵阳电(记者骆飞)地处贵州乌蒙山区的毕节市,山势雄奇,飞流叠瀑,自然之力在此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持续推进山地旅游发展,当地不断激活多彩元素,在充分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不少景区持续转型升级,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拓展旅游业态,让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美誉的织金洞,大大小小的溶洞连串、或倒垂或竖立的钟乳石各异,为游客呈现了别样的“地下世界”。走进洞内,随处可闻滴水之声,在织金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伶俜看来,这是“生命的声响”。
“通过不断修复洞顶植被,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常年有水从洞顶滴下来,不断促进洞内钟乳石生长。”王伶俜介绍,洞中的钟乳石平均年龄50万年左右,不少还在生长,整个织金洞依旧“年轻”。
王伶俜介绍,这两年公司整合资金,相继实施了景区风貌整治、灯光亮化提升等工程,努力实现景区绿色转型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织金洞生命所系,只有保护好,景区才能持续焕发生机。”
同时,毕节市不少景区还借力网红元素,丰富山地旅游业态。近年来,在毕节市九洞天风景区,融入了网红元素的自然山水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景区也跳出单一山水旅游的发展模式,培育了不少旅游新地标。以“喊泉”“鼓泉”等网红景点为例,面对原本沉静的潭水,游客可以通过敲鼓或喊声等,用音量控制喷向空中的水柱高度。
此外,在被誉为“地球彩带”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当地整合高山草场等开发了滑翔伞、热气球等网红项目,打造出全市首个航空运动飞行营地,让这里逐渐成为四季都能游览的景点。
“脱贫攻坚让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村旅游打下了较好的硬件基础。”黔西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黄娇娇说,苗族文化是化屋村旅游的“灵魂”,市里不断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不断开发苗绣、蜡染等民族文创产品,把打糍粑、包黄粑、长桌宴等民俗融入旅游体验。
同样极具特色的长角发苗民族文化也让织金洞景区实现了游客的多渠道引流。今年国庆期间,公司邀请当地长角发苗族村民进景区,开展三眼箫演奏、生活民俗、歌舞等展演,实现生态游与文化游相结合。
黄娇娇说,发展山地旅游要利用山地特色,重点在于激活民族文化,努力把多彩民族元素融入旅游各环节,走差异化的山地旅游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