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线上健身、线上办公、线上医疗、线上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催生出许多隔空“无接触”的数字消费新场景。
“定期去健身房的习惯被疫情打破后,我尝试了朋友圈刷到的‘FITURE魔镜’在家锻炼。原本想暂时代替线下健身,没想到现在成了日常锻炼的主要方式。”大连市民张琳坦言,新科技的助力让自己的体验感远超预想。“居家健身不受疫情影响,少了路程上的时间成本,而且价格要比线下私教课便宜。”张琳说。
今年“双11”期间,线上运动健身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以“FITURE魔镜”为代表的国产智能健身镜产品,更是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宠。来自企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FITURE魔镜”的用户月均训练次数达到14.6次,实际次均使用成本约为21.6元至44.5元。
像张琳一样,因为疫情改变生活习惯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随着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转变,我国在线消费不仅规模大幅增长,消费品类也从过去的数码、家电、食品、服装、家居、护肤美妆等,进一步拓展到了日杂生鲜、健康服务、运动健身等疫情前以线下消费为主的品类。
“疫情让家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进门洗手、换衣服、消毒成为常态。”大连市民张小双直言,疫情之后,家庭成员对居家卫生和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花在医疗方面的线上支出明显提高。
疫情期间,线下就医存在交叉感染等风险,线上“无接触式”就医模式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目前,“互联网+医疗”让患者通过手机APP即可办理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在线诊疗、复诊、病情咨询等全部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医师给出的建议,我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付费。”张小双说。“平安好医生”数据显示,仅在去年疫情期间,该平台访问人次就达到11.1亿,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平台日均访问量达到了平时的9倍。毫无疑问,数字的增长就是消费者给出的无形好评。
除了线上健身、线上问诊,诸如线上直播带货、线上“无接触配送”订餐等服务都愈加受到消费者青睐。除此以外,文娱服务消费的惯性需求转移至线上,线下票房、演唱会等消费支出转为线上数字内容支付,也助推了线上文娱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指出,当前线上服务消费市场整体上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线上服务消费市场需求巨大,但供给能力不足,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供给端在规模、质量和结构等方面还难以与需求相匹配。
后疫情时代,从需求侧看,消费渠道从线下到线上实现全面跃迁,家庭结构变化引发个体对身心健康、愉悦追求的全面提升。从供给侧看,技术进步驱动的产品、服务升级换代,个性化、场景化需求催生的创新浪潮为市场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在满足消费者新常态下的消费新需求的同时,也给优秀品牌尤其是国货品牌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记者 苏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