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冲击,在流动性宽松、市场供需不对称的矛盾下,棉花一改此前疲软走势,掀起了一波趋势性行情。为了抑制过速上涨的棉价,国家有关部门在2021年组织储备棉轮出和投放工作,有效发挥了保供稳市作用,棉价逐步回归理性。
市场供需两旺 棉纺产业加速复苏助推棉价上涨
2021年,新冠病毒继续肆虐,尽管疫苗减缓了病毒感染速度,但全球确诊病例数量仍持续攀升。为应对疫情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成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除了货币政策因素外,今年棉花供需基本面偏紧也对棉价上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2021年度棉花生产稳定,但是消费加快复苏使棉纺产业景气度快速回升,推动棉价持续上涨。
新疆棉田成熟吐絮的棉花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最新统计,2021年中国棉花平均单产134.3公斤/亩,同比增长3.1%;按监测系统调查实播面积4319.1万亩测算,预计全国总产量580.1万吨,同比下降2.5%;其中新疆产量526.2万吨,同比增长0.2%。
新疆广袤的棉田
尽管棉花生产端供给稳定,但下游消费端增长迅速。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8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8%。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1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7.20%;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164.37亿美元,同比增长24.68%。
2021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565.33亿美元,同比增长6.74%,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176.83亿美元,同比下降9.10%;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388.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3%。
我国棉纺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国内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和产品供给中心,棉纺产业也不例外。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由于疫情影响无法保证正常生产交货,加速了订单的流入速度。同时,叠加国内经济快速恢复,消费大幅增长,企业订单量更是显著增加。
纺企车间等待包装的棉纱成品
据悉,上半年国内纺织企业订单应接不暇,很多产品订单排至3个月以后,企业成品库存长期保持低位,即便连续加班运转赶工生产,也无法满足订单需求。此间,棉价连续大涨,棉纱价格跟随上涨,甚至纱价涨幅高于棉价,纺企利润异常丰厚。在生产利润高和订单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加速采购原料,保证后期正常生产。
棉价大幅上涨 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威胁棉纺产业健康
事物发展物极必反,一旦棉价上涨超过了正常价值,必然隐藏着巨大风险。在市场供需两旺的刺激下,自2020年1月份以来,棉花市场价格重心稳步抬升,其中郑棉期货价格从10000元/吨附近涨至22000元/吨上方,涨幅达到了120%,是近十一年来的高点。根据郑棉运行历史图形,正常价值运行区间基本在15000-16000元/吨,郑棉运行价格保持在20000元/吨以上,明显高于棉花本身价值,风险不言而喻。
据下游企业介绍,现在棉价持续高位运行,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很大风险,一是成本推升产品价格。在疫情影响下,终端消费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尤其高价商品接受能力有限;二是棉价上涨太高,后市震荡空间加大,给下游企业正常采购带来风险,一旦遇到棉价大幅下跌,企业高价采购的棉花原料必然成为烫手的山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2022年国际货币政策面临收缩形势,也将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能将棉价控制在合理区间,会给整个棉纺产业链带来巨大风险。
储备棉灵活调控 充分发挥保供稳市作用维护产业平稳运行
2021年以来,为了应对迅猛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强调要充分发挥保供稳市作用,加强各方统筹协调,推动保供稳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以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及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安排,为优化中央储备棉结构,确保质量良好,增强中央储备调控能力,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公司)按照计划在2021年7月5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的国家法定工作日安排60万吨的轮出数量。同时,为了稳定市场预期,谨防资金炒作,中储棉公司不断向市场释放信号,特别提出在中央储备棉轮出过程中,如国内外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将根据调控需求及时对轮出安排作必要的调整。在长达3个月的储备棉轮出期间,棉价整体位置在17000-18500元/吨波动,棉市整体保持平稳,产业链持续健康运行。
中储棉公司棉花储备库
2021年9月中旬,储备棉轮出工作尚未结束,棉市再次迎来新一轮的挑战。随着新棉陆续采摘入市,新疆籽棉抢收氛围愈发浓厚,轧花企业开秤收购价格持续大涨,籽棉价格一度从开秤初期的9元/公斤涨至11.5元/公斤以上,籽棉折合皮棉成本最高达到了26000元/吨以上。在现货收购市场带动下,郑棉期货价格在短时间内从17000元/吨大幅飙升至22000元/吨以上,行情迅速变天,引发产业客户恐慌。
为促进棉花市场平稳运行,满足棉纺企业用棉需求,抑制棉价过快上涨,在国家相关部门及中储粮集团统一指导下,中储棉公司再度出重拳调控棉市,继储备棉轮出结束以后,抓紧安排组织2021年第一批中央储备棉投放。这是近年来第一次在储备棉轮出结束以后,根据市场价格上涨变化安排的一次临时性投放工作,充分反映了储备棉调控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最终在中央储备棉的大力调控下,再次遏制了棉价上涨的势头,郑棉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回落到20000元/吨左右,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保障了棉纺产业链平稳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出了储备棉调控的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储备棉轮出和投放期间,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国内也不断出现感染病例,虽然疫情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但是面对前所未有的防疫压力,中储棉公司党委统一调度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保证储备棉公检和出库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了轮出和投放工作的有效推进。
疫情期间,中储棉公司储备库工作人员正在核验棉花
据中国棉花网统计,2021年7-11月,中储棉公司累计挂牌储备棉154.28万吨,累计成交120.32万吨,成交率78%。其中新疆棉累计挂牌62.85万吨,累计成交62.60万吨,成交率99%;地产棉累计挂牌87.59万吨,累计成交53.88万吨,成交率62%;进口棉累计挂牌3.84万吨,累计成交3.84万吨,成交率100%。这是实施储备棉轮换制度以来,在一个年度内轮出时间最长、轮出数量最多的一次,有效缓解了市场供需紧张局面,抑制了棉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外棉价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激活了国内纺织企业活力,巩固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