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要营造以文育人、以文改陋、以文化村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教育为先,强化“三力”,用心打造乡风文明高地。
一、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打造基层组织力
支持依据村规民约采取约束性措施。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指导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在过去,村规民约可能不太完善,现在要完善这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每个村都有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从娃娃学起的,并且也要一直遵守。
此外,我们还要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引导和鼓励村民委员会依据村规民约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等进行治理。我们的治理要有正面激励,也要有惩戒。可以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措施引导村民遵守相关规定。
比如,出台一些约束性措施不能搞一言堂,要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让全体老百姓在村民大会投票通过。
发挥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规范村内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运行,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广泛开展议事协商,积极组织开展婚丧嫁娶服务、邻里互助和道德评议等活动。在推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负责人时,要邀请婚事丧事操办人、敬老爱老机构人员和敬老爱老模范等人员参与。
二、加强宣传教育,扩大乡风宣传力
加强舆论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广泛深入报道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事迹,积极引导树立正确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充分利用县乡电视广播系统、乡镇政务场所、农村集市、村务公开栏、村大喇叭、村文化墙等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的宣传阵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坚决抵制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和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
广泛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中小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做得很好,孩子在学校学到了好的品行,回家也会对父母的行为进行约束。道德教育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调动各方,统筹推进,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并且还要推进道德宣讲团等道德文化阵地建设。此外,我们还需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青年婚育观教育。强化家庭、学校主体责任,让良好道德观贯穿始终,让中华孝道成为公民特质。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和各类人才作用,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影响群众。
发挥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丰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相关文艺作品创作。支持以树立正确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演出活动,规范文艺演出参与婚庆和丧事活动。把弘扬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列为文化下乡活动重要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培育熏染农民群众道德情操。加强对历史遗迹、革命遗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保存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环境。结合农村实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农村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各环节。
另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农村书屋,每年要选一批适合农村孩子阅读的书,进而促进农村孩子对读书的兴趣。近年来,我了解到,不少农村都建了图书室,有些村还建了文化广场、影剧院,这可以大大丰富农村群众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三、加强典型示范,凸显模范影响力
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各级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移风易俗中走在前头。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该向群众公示的要向群众公示。可依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制度,对农村党员干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抵制天价彩礼等作出相关规定,发挥好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处理。
从上一段可以看出,加强典型示范,领导干部要排在第一位。这些年通过反腐倡廉,我们的干部队伍更加干净了,同时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也得到提升。同理,农村的党员干部也要在婚丧嫁娶要这方面以身作则,要树立新风,并且接受群众监督。
营造弘扬文明乡风的实践氛围。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敬老月”、“雷锋日”、“小手拉大手”等相关主题实践活动。重视在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中引导践行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培育、选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推进农村敬老爱老和婚丧嫁娶志愿服务,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新时代,通过村民自治,以正面典型引领,宣传与实践结合,聚焦“三力”,将打造道德教化的主阵地、成风化人的主战场,汇集起乡风文明、乡村振兴高地建设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