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2月30日电 题:为时代立传 为人民放歌——写在中国电影金鸡奖创立40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邓倩倩、赵雪彤、付敏、吴剑锋

2021年接近尾声,象征中国电影界“专家奖”的“金鸡”再次被点亮。30日晚,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


1128219022_16409071805551n.jpg

12月30日拍摄的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自2019年起走进厦门的金鸡奖,如今和厦门特区共同迎来“不惑之年”。40年前,金鸡奖在昂首奋进的期盼下诞生。40年来,一部部光影故事穿过时光长河,烙印着时代发展的生动记忆,也写下人民文艺的绚丽篇章。

  从历史中走来的“放映机”

  翻阅金鸡奖的获奖影片,就是阅览一本时代“大事记”,这座含金量很高的电影奖,从诞生起就与时代律动同频共振,成为记录新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放映机”。

  金鸡奖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彼时,一批颇具反思精神和开放思想的影片在金鸡奖上崭露头角。从《庐山恋》《骆驼祥子》到《芙蓉镇》,这些经典力作在大荧幕上呈现了时代转折期的人间冷暖。

  《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它们,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革命历史和时代英模的致敬。

  《我的父亲母亲》《云水谣》《集结号》《中国合伙人》……题材类型、拍摄思路更加丰富,这是迈入新世纪,中国百姓文化生活愈加丰富的体现。

  获得32届金鸡奖的《红海行动》,以“撤侨行动”彰显大国担当;现象级3D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开启国产科幻影视的序幕。近年来以崭新面貌走红的新主流电影,则是中国人视野更加开阔、心态更加自信的果实。

  “一直以来,金鸡奖都是以时代为主题,包括宏大的爱国主义叙事、人民群众的生活热点,选取充满正能量且在艺术上追求精致的影片。”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主席章绍同说。

  章绍同曾经三次获得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也担任过四届评委。他说,金鸡奖评奖始终坚持从善如流、顾全大局等准则,使其成为国内权威的电影“专家奖”。在他看来,好的中国电影是民族文化和时代特点的结合。

  看见大时代下的平凡人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令人产生共情的,不仅是家国叙事,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在国庆献礼大片中,《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开创了“集萃式人物故事”的新模式,串联多个故事呈现时代进程。有观众在影评中写道:“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却又像是在身边,有笑有泪、有血有肉。”

  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的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国防科技战线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出租车司机……时代发展映照在这些平凡人的悲欢离合中,也成为电影镜头的焦点。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好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引领时代的作用。


1128219022_16409071805651n.jpg

12月30日,获得最佳故事片奖的《守岛人》领奖代表发表获奖感言。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刚刚斩获第34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守岛人》,还原了王继才夫妇32年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相伴为国守护孤岛的经历,致敬各行各业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人们。

  深入基层创作、为人民抒怀,才能创作出更具情感、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电影《我不是药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来思考社会,引发全国热议,摘得多项大奖。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厦门大学电影博物馆馆长张艾弓说,现实主义创作是中国电影的传统,“关注现实、为人民发声,触摸时代跳动最剧烈的脉搏,是中国电影百年来的宝贵传承。”


1128219022_16409071805891n.jpg

12月30日,张艺谋凭借影片《悬崖之上》获得最佳导演奖。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共筑电影强国梦

  金鸡奖创立的初衷,是以“金鸡啼鸣”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40年来,伴随一次次金鸡报晓,中国电影也在奋进中不断成长、成熟。

  从表彰先进到培育新人,中国电影成长机制不断完善。

  2019年,金鸡奖落户厦门,将在这海滨鹭岛连续举办十年。同年起,金鸡电影节设立创投大会,扶持电影新人新作,为电影未来输送血液。创投大会至今合计征集了2000余个完整孵化中的电影项目。

  “已经有不少青年电影人活跃在艺术圈,无限的潜力等待被激发。”今年参加创投大会的青年制片人魏一诺说,“我们也将用精品力作赢得时代认可,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电影人。”

  从专注自身到兼容并蓄,中国电影变得更加开放多元。

  2021年,金鸡奖增设最佳外语片奖。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说,中国电影界不仅要满足国内观众的文化需求,也要对外展示开放健康的大国胸襟,欢迎优秀的外国影片走进来。

  正值“不惑”的金鸡奖与中国电影依然在强国路上一路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