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经济如何“稳”?财政工作怎么做?金融政策风向如何?从各大部委对于2022年经济工作的具体部署中可见端倪。

宏观政策如何部署?

发改委: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是重点

2022年的宏观政策如何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今年要坚决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积极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宏观政策方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纲要,更好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调动资金等要素切实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持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在结构政策方面,将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区域政策方面,将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区域重大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工作力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稳步有序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工业经济如何稳定?

工信部:补短促长、提振投资、助企纾困

工业领域仍面临着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一些领域供应链受到挑战等压力,如何促进2022年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要把稳定工业增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压舱石”作用。

“稳不是保守的稳,而是积极、求进的稳,要创造条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工信部将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

一是全力以赴实现今年一季度平稳接续。工信部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工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作出一揽子政策安排,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部省联动,共同抓好政策落地,同时加强监测和研判,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推出更多有利于工业稳定的政策措施。

二是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进行监测调度,加强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畅通关键零部件供应渠道。

三是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对“十四五”规划已确定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具备条件的尽早启动实施。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四是挖掘内需潜力。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对智能网联汽车、冰雪装备等既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又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支持规模化发展。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指出,要突出工业稳增长,聚焦制约工业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的难点堵点问题,更加注重做好政策精细设计和衔接协调,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负纾困力度,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筑牢经济“压舱石”。

财政工作如何支持经济发展?

财政部:持续发放减税降费红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财政部党组会议认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举措,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表示,202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六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减税降费方面,刘昆指出,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2022年,要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地。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

“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同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等政策协调联动,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提升政策整体效能。”刘昆强调。

货币金融政策风向如何?

央行:促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扩大会议指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会议强调,今年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任务: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多措并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三是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指出,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2021年和2022年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国企如何决战改革三年行动?

国资委:积极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

1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方式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国资国企工作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稳增长,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会议指出,做好今年国资国企工作,要以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为抓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开局稳,积极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大力提升重要能源资源和民生需求保障能力。奋力攻坚国企改革重点难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混改企业更好转机制增活力,抓实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持续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加大科技协同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立足实业做强产业,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为手段,持续推动资源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结合地方禀赋优势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推进“双碳”工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严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坚决遏制安全环保风险,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房住不炒、住有所居如何保障?

住建部:精准调控、力促保障性租赁住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那么,2022年住建部如何推进“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2022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在“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强作风”上下功夫,努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将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一是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二是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加强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调控政策的协同。加强部省市县调控联动,加强对城市调控工作“一对一”的指导监督。

三是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按照省市统筹的工作要求,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确保社会稳定、国家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四是持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在推进长租房以及老旧小区方面,王蒙徽强调,将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同时,针对城镇老旧小区居民的住房改善需求,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政策,加快形成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制。针对老年人的适老化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完善发展适老化住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本报记者郭志明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