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紧扣主题,就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一、高质量发展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然而,经济进一步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其核心问题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绿色发展。所以现在提出了高质量发展。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都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因为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础或者重要领域。每个地区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现状,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作出表述:一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二、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首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保持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其次,结构动力不断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我国的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同时还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各国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制造业占比都要下降,因为制造业的很多价值都要通过服务业来体现。要不断调整结构,特别是进行制造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现在,我国的中低端制造占比大,将来要使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级,并保持合理的比例。并不是只要高端,不要低端和中端。我国的制造业体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各层次的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

再次,效率效益有效提升。以前,我们的发展动力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等要素;现在,要优化资源的使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很多地区都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土地不够用,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土地低效利用。很多企业占地面积很大,但是实际只需其中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土地就能够满足其生产。所以,发展动力要转向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劳动力资源紧张,一些工作环境恶劣的岗位,可以采取自动化的方式来节省劳动力。

最后,是发展可持续和发展成果共享的过程。

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动力不断优化、效率效益有效提升、发展可持续和发展成果共享的过程。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与需求再平衡。作为企业,要思考如何以较高的效率,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从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等各个角度出发,对经济发展作出的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了1万美元,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当前,我们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期间一个最基础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均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人均收入增长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很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主要原因还是创新能力不足,而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就是经济产业增加值率不高。

增加值是扣除原材料的消耗之后新创造的价值。如果新创造的价值占比高,说明社会财富就多。比如制造业,其增加值率为26%左右。劳动者工资、国家税收、银行利息、企业利润以及股东分得的股利等,都是来自增加值。这涉及增加值的分配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增加值?比如,在销售产品时,为什么价格较低?因为卖不了更高的价格。为什么卖不了更高的价格?为什么在市场竞争中,竞争不过别人?很大的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不好,比如产品寿命、耐用性等。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们的人均收入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而且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既要增长,又要缩小差距,这就要找到一些核心措施,比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制度效率、推动科技创新。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属于创新的内容。

从科技创新角度来看产业的增加值。现在很重要的一个产业是半导体,半导体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芯片。我们可以看看这一领域,我们在国际上的位置:差距在哪里、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半导体被称为“信息时代的赋能技术”,通过执行逻辑运算、控制电流和存储数据,在5G、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手机、计算机、电视、医疗设备、汽车、导弹、飞机等关键组件。

半导体在很多产业中广泛应用,在一些领域,比如手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半导体行业很重要。半导体行业的重要部分就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就像印刷,要把一个复杂的电路印在晶圆上。集成电路是由导体和半导体组成,通过打开和关闭电流产生二进制代码的数字1(开)和0(关)。把一些信息转换成0和1之后,就可以使用半导体进行处理或者传递。所以,0和1看似简单,却很重要。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就是0和1。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有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包括信息化,其实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可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重要性。

半导体主要有四大类集成电路:一是用于计算机数据交换的逻辑芯片;二是存储芯片,包括随机存储器和闪存;三是执行软件指令的微处理器;四是无线电信号处理用的模拟芯片。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掌握了一部分技术,但是在一些高端和尖端领域,我们还不能自主,对国外企业特别是对一些美国、欧洲企业的依赖还比较高。

半导体价值链主要由美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欧洲以及中国大陆构成。美国无晶圆企业主要依靠中国台湾、韩国的企业制造芯片。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高通公司,其实自己不制造芯片,而是设计芯片。设计出来之后,主要由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等企业来制造,因为这些企业在芯片制造方面掌握了世界顶端的技术。当然,美国也有一些企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比如英特尔。中国台湾企业使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设备、化学物质和硅晶片。台积电的设备也从美国、欧洲、日本等购买。荷兰在光刻机设备方面有一定优势。中国在封装测试领域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目前半导体领域的分工比较细,很多企业都是专门从事特定产品的特定工艺,很难把所有产品都揽下来。每个领域都有很专业化的企业。所以,国际产业链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芯片设计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强度在25%以上,如高通、苹果等公司可能还会更高。芯片制造是资本密集型,需要昂贵的设施和设备,建造一个现代化工厂,投资一般超过150亿美元。切割测试和封装是劳动密集型,这方面我们有优势。

芯片设计方面,设计软件目前是由三家美国公司(Cadence design Systems、Synopsys和Mentor)来主导。芯片制造方面,设备一般也是由少数企业垄断,比如荷兰阿斯麦尔(ASML)垄断了最新一代光刻机——极紫外光刻机。

半导体行业依赖于高度分工,公司专注特定技术或生产环节,产业链有多个瓶颈。如何攻克这些问题,利用分工体系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早在2010年之前,我们制造业规模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很多尖端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所以,这个差距我们如何去追赶,能不能追赶?应该说,我们有这个条件。我们的市场有需求,制造业体系比较完整,而且半导体行业发展得比较早,在“一五”和“二五”期间就做了一些布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新一轮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科技革命,我们总体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并没有被甩下。而且我国经济总量也比较大,具有很多小国家不具备的优势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个困难。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在一些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还比较大。

2020年下半年,美国一个智库发布报告,对中国半导体情况做了一个概述:总体而言,中国在半导体价值链中的份额相对较小。在过去10年中,中国企业在芯片设计和组装这两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企业正试图进入不同的供应商市场,如硅片、制造设备和化学品,但成效有限。中国企业高度依赖外国半导体供应商,但无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芯片的进口国,还是生产国。

在其他产业,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高端数控机床、一些装备领域,虽然自主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中高端产品都要依赖进口。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是创新能力不强。

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攻克半导体等行业面临的这些问题,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