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持续火热,从ChatGPT到新一代AI技术Sora,其深刻理解和精准回应的能力已引起各行业广泛关注。随着AI在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文字到视频,其正快速改变行业发展格局。根据麦肯锡全球人工智能最新调研中显示,截止2022年底,全球50%的传统行业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这些行业包括汽车、交通运输、物流、家具制造业和医疗,推动在通用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力求打造从“制造”升级为“智造”的杠杆,撬动行业的智能化时代。
根据西昊官方信息,西昊即将在5月8日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花费十年时间、耗资亿元打造的西昊全球首款智能人体工学椅。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业内关注,也引起了外界的疑问:为何西昊要花费如此长时间和资金去打造一把椅子?
以自主研发为杠杆 撬动椅界智能化时代
中国办公椅行业的发展历程较长,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办公室文化的引入,办公椅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1985年到199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由518.53万家达到峰值1001.71万家,办公职位数量大幅增加,中国办公椅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
由于欧美等传统制造强国起步时间较早,在研发设计、产品质量、技术工艺等方面具有更强的掌控力和话语权,因而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Steelcase、Herman Miller、Haworth等国际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1世纪初,随着全球家居制造业的转移和中国产业升级的深化,国内办公椅行业呈现产业集群化,生产规模和需求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巨大的市场催生了国内众多人体工学椅品牌的诞生,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大多数品牌模仿国外设计,凭借国内制造业的优势迅速进入市场。然而,随着市场迅速扩大和技术驱动的不足,行业一直困于低廉成本竞争和同质化竞争之中,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使得部分消费者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体工学椅。
察觉到这一用户痛点的西昊,自创办起就秉持“人人都能享受到西昊的人体工学椅”的品牌愿景,坚持自主创新研发。2015年,西昊推出了行业首创的四维腰枕,其创新设计功能极大地提升久坐用户的腰部舒适度。接下来的十年中,西昊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产品研发设计。据西昊官方信息显示,西昊组建了近100人的研发团队,并率先建立了以人体工学数据研究、人体三维模拟设计以及座椅形态及结构设计为基础的专业研发体系。
2024年1月,西昊董事长罗慧平在“第7届企业家校长节”演讲中时提到,西昊对于旗下产品的研发不仅局限于健康座具的功能定义,而是更进一步依托技术赋能,为用户提供多维服务。为了树立行业新的里程碑,西昊将深刻理解人体工程学并将其运用于座椅的技术挖掘,推动人体工学椅的智能化发展。
这也意味着,中国人体工学椅企业除了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供应链整合等领域逐渐提高竞争壁垒,还将逐步向中高端领域拓展业务,实现由量的驱动向质的提升转变。
十年耗资一亿打造一把座椅 是否值得?
尽管中国办公座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已经构建一定的竞争力,但要维持并拓展市场份额,仍需不懈地投入研发力量。这凸显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筹集和投入研发资金并非易事。
从企业营收的角度来看,科技研发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对应,回报周期也不一致。一般来说,企业当年的科技产出绝大部分不是当年投入的产出,而是前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科技研发投入的产出。中国企业的研发之路艰辛而漫长。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排行数据显示,通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的年均研发强度分别为22.62%和16.42%,中国航天在硬件领域的研发费用占比为15.22%。在办公椅家具领域,根据西昊官网数据显示,年均研发费用占比12%-15%。
这些企业巨大的研发投入代表了国产科研品牌的初心,见证并推动着行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西昊从革新1.0专注于腰部健康,研发了行业首创的四维腰枕,到2.0关注全身健康阶段,进一步实现“撑腰护背,久坐不累”。2022年,西昊启动产品革新3.0,以舒适健康为研发核心,从用户体验,产品功能等多维度重新定义一把好椅子的标准。2024年,即将在5月推出首款智能人体工学椅是西昊围绕智能健康的第4次产品革新。
根据西昊官方透露,此次发布的智能旗舰产品将围绕“解压”理念为用户提供服务,但目前尚未发布具体功能。然而,从西昊的技术研发道路可以看出,在压力过载的社会环境中,智能人体工学椅的技术落地将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从传统椅子向智能产品的转变,同时也将为用户带来更便捷、舒适和健康的办公体验。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们对办公椅提出更高的品质与功能要求,人体工程学、环保及材料创新成为关键发展方向。同时,人工智能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智能调节、健康监测等功能将成行业新趋势。为应对市场变革,办公椅行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抓住智能化发展机遇,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