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较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2024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国内外需求稳步恢复、政策陆续落地以及去年低基数效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工业回升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工业稳则经济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力稳住工业是关键。我国工业门类体系全,产品种类多,规模体量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工业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等发展优势,工业经济恢复增长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稳步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产业转型升级仍然不够快,新旧动能接续需要一个较长转换期。在工业自身发展中,仍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诸多问题。

  推动工业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所在。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工业化发展规律,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聚集增强新动能新优势,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共性技术平台、中试平台建设,促进重大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构建适应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股权激励等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构建多元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人工智能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深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用好工业大数据资源,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速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拓展延伸。稳步拓展数字化转型规模,分类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服务体系,解决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问题。

  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强化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利益协调,构建自主可控、运转稳定的生产供应体系。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钢铁、有色、轻工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链式协同融通发展。建立健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作者:王琛伟 公丕明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