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是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初见成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提速和深入,将为储能、电动汽车、虚拟电厂等能源新业态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1310649324_16595727452621n.jpg

  闽粤电力联网线路工程日前全线贯通,实现福建电网与广东电网物理“牵手”。图为国网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闽粤电力联网线路工程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

  “以前,每个月一般只有一次交易机会,如果来水突然增加,也没法再去市场上交易了。以后,每天甚至每15分钟就能交易一次。我们还可以更自主地灵活报价,买方也可以货比三家。”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业务主管叶瑞深刻感受到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带来的变化。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的东西部资源互补优势突出,电能交换规模大,电网联系紧密。作为我国首个启动试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首次实现电力现货跨省跨区交易,意味着五省区的发电厂和用户可以跨省区实时买卖电能,电价根据实际需求可升可降。

  “发电企业通过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现货交易系统,每度电报价最高可达1.5元,最低低至几分钱甚至是零元。”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蔡葆锐表示,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可以根据市场实时供求情况,发现电力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格,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高效用能。

  与此同时,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周期将全面覆盖年、月、周,辅助服务市场的品种与补偿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南方电网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梁志飞介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立健全后,将开展更短周期、更高频次的周交易,可以应对新能源发用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让能源资源调配更灵活。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中长期、现货等多种方式参与电力交易,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

  2022年全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累计市场化交易电量预计将达到1.11万亿千瓦时,接近广东、云南、贵州三省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总和。到2023年,区域内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预计将达到约80%,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将增加到800多万户。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背后,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林山青介绍,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电力市场框架已逐渐清晰,全国各地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现货市场试点实现不间断运行,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21年的3.8万亿千瓦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孙健看来,目前,省间、省内中长期电力交易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常态化运行,省间、省内现货试点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省内电力市场为基础,省内市场和跨省跨区市场协同推进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4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8%,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0.6%,电力市场正在成为配置电力资源的最重要方式。

  市场参与主体也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6月30日,注册市场成员435683家,是2015年底的16倍。“今年,工商业用户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暂时无法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用户也将通过代理购电方式参与市场。”孙健说。

  此外,跨省跨区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高。2022年上半年,全国省间输电能力2.9亿千瓦,全国完成跨省送出电量7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当前正是迎峰度夏的关键时刻,山西、河北、内蒙古、吉林、新疆等送端省份可以通过省间现货交易,跨省支援受端省份,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余缺互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助理凡鹏飞说。

  多领域迎来发展新机遇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发电企业和用户的可选范围更丰富,电价能升能降,这将给更多的产业领域带来发展新机遇。

  凡鹏飞介绍,电力现货市场通过释放具有时空差异的价格信号,营造市场环境,进一步为储能、电动汽车等能源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山东6座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现货交易;山西以负荷聚合商的形式,聚合全省11个地市的2万多个充电桩,正在探索将“新能源加电动汽车”试点纳入电力现货市场。

  中信证券分析报告说,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现货市场逐渐成熟后,电价波动价差将进一步提高,火电企业从“抢电量”转变为“要利润”;新能源企业通过提高功率预测精度和参与市场化交易,提高消纳效率和度电收益;售电公司由“赚价差”转变为“做服务”,管理用户负荷曲线,优化用电行为;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业态也将打开更大盈利空间。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同类型机组在市场中的定位也在转变。常规燃煤、燃气机组和水电、核电、新能源电站等清洁能源机组如何在现货市场同台竞争,需要在市场机制上予以考虑。”孙健说。

  截至2022年6月底,风、光新能源装机达到6.8亿千瓦,占总装机的27.82%。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逐年大幅提高,约占新能源发电量的30%。

  “目前,新能源绿色环保低碳属性的市场价值仍未充分体现。”孙健表示,下一步应着力加快电力市场标准化建设进程,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统一相关技术标准。同时,要研究开展现货市场运行的分析评估,特别是稳妥有序推进新能源进入现货市场。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