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遍城市的每个角落,无人驾驶汽车正安全便捷地穿梭其中,云端信号即刻通达,通勤之路不再拥堵,道路交通秩序井然,交通事故大大减少……这是若干年后的场景,也是著名汽车工程专家丁志彤智能汽车梦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汽车工程师之一,丁志彤是我国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设计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网联车技术创新应用的权威科研专家。他拥有山东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也是在大学期间他点燃了研究汽车的浓厚志趣,一直钻研至今。目前,丁志彤就任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研发中心,长期主持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汽车等知名车企的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帮助车企打造出集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于一体的标准化智能网联汽车。在智能汽车未来科技创新的广阔道路上,丁志彤一直保持着最前沿的姿态。

图片1.png

中国知名汽车工程师丁志彤

  融合云技术,攻克新能源汽车电池监控难题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使得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实时监控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电池组是整个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高效的电池监控技术可以对电池组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可视化监控,尽早发现故障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保证汽车用电环境的稳定可靠,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众多汽车工程领域科研工作者纷纷开展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监控技术的研究,丁志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光学超精密检测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两种监控技术为主。其中,基于光学超精密检测的电池组监控方法主要利用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表面进行激光图像处理,提取纹理特征以实现实时检测与监控;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的电池组监控方法则是构建一个多层特征的CNN网络模型对故障位置进行诊断与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方法很容易出现大样本数据陷入局部最小甚至不能训练的情况,最终导致电池组监控及故障诊断结果不精准。”丁志彤如是说。

  为了解决现有电池组监控技术的弊端和瓶颈,丁志彤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实时监控技术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并提出一种基于云技术和回声状态网络(ESN)融合的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在线监控技术解决方案,由此设计研发出一款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监测管理的技术成果。在这项技术成果中,丁志彤运用云技术对电池组运行参数等数据进行感知、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以及共享应用,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搜集和处理海量复杂的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在保障数据可靠性和高效性的基础上,丁志彤构建了基于KF(卡尔曼滤波)算法的ESN模型用于电池组故障在线估计,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由于受到干扰而导致数据超出的极限值,从而避免了对正常状态的误判,大大提高了电池组实时监控精度。至此,丁志彤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实时监控管理难题以及运行安全隐患问题,实现了技术上从0到1的全新突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科研贡献。

图片2.png

工作中的丁志彤

  布局IVC车辆域云控系统,探索车-路-云的深度融合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网联化融合的发展方向已得到更多认可,包括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2020—2025》、欧盟《网联自动驾驶路线图》、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文件,对基于网联协同赋能智能驾驶提供了前瞻指导。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丁志彤早早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车辆域控制系统及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面向未来ICV技术发展,探索实现车辆、道路、云端的深度融合与系统重构。

  据丁志彤介绍,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ICV)是一种融合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智能驾驶技术。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由低至高、应用场景由简单变复杂、控制对象由单车变为多车,新的挑战不断出现,而相关技术也不断更新迭代。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车-路-云融合,相关研究包含面向信息服务的系统架构、计算分层架构、云与边缘控制器的切换方法等,然而相关研究较少涉及面向复杂交通场景的感知、决策、控制融合及车路云一体化,难以进一步发展能够支撑更多功能与应用场景的ICV架构。而丁志彤率先提出了IVC车辆域云控概念,融合人、车、路、云多元素,基于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的方法提升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与自动驾驶能力,为驾驶者提供智能便捷、安全舒适的行车服务,助推汽车产业向网联化、智能化升级,并获得业界乃至全社会的持续赞誉和广泛关注。

  深耕技术创新,持续攀登科研高峰

  作为国内汽车工程科研领域的杰出人才,丁志彤的科研成就还不止于此,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现有技术瓶颈为突破口,自主研发出多项极具技术突破性和颠覆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管理、自动驾驶车辆热管理等诸多汽车工程领域科研难题,填补了我国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面对未来的发展,丁志彤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攻关工作,在推进汽车智造技术优化升级、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道路上获得更大的突破。攀登科研高峰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的加入其中,期待如丁志彤这样的领军人才越来越多,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进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