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一些智能出行场景吸引众多参观者前来体验咨询。 经济日报记者 崔国强摄
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8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大会,本届大会在规模和规格上均创新高,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全人类的共识,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快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创新成果丰富
在大会现场,记者亲身感受到通过光和影像让汽车与外界建立联系。坐进高合汽车展出的HiPhi X车内,在中控大屏幕上现场编辑投射文字“经济日报”,立即就能看到前方展台智能大灯投射在前方路面的“经济日报”字样。
除了智能大灯带来的光影交互的创新,高合独创的HiPhi Play,为用户带来更紧密的人车交互,车主可根据用车的场景,把车上的不同功能组合起来,参与编辑创造个性化的场景卡片,并通过云端分享给其他车主。HiPhi Play也因此成为真正服务于“场景智能”的体验工具。华人运通创始合伙人、高合汽车整车智能副总裁李谦介绍,截至目前,高合70%用户已使用过场景卡,场景卡总数超5000张,被执行次数高达170万次。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充满了惊喜。新能源汽车“充电排长队,等待数小时”是新能源车主的痛点。记者在大会上看到,以电池快充和超长续航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正在优化新能源汽车的出行。
在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建设和运营的特来电公司展台,展示着“风光储充放检”一体的新能源“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的沙盘。通过光伏板和储能调度,这套系统可以进行能量储存并调节车辆在用电峰谷的不同时段进行充电。特来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套系统继续提升用电效能,降低用能成本。目前公司正加紧在全国350多个城市中的充电站进行更新和布局。
在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展台,一座快速换电站正在进行演示,既可为新能源汽车快速换电,还可存储48块电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大会上透露称,到目前为止,宁德时代的电池已经卖到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车超过500万辆,全球每新增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装载宁德时代电池。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还在500公里区间,今年又进一步提升到600公里甚至更高的续航能力。”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说,新能源汽车在电池能量密度、电耗效率和续航里程等方面的明显提升,给消费者带来更大信心。
据了解,大会现场有13000平方米技术展览区,汇聚展示全球40余家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展品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氢燃料电池、汽车芯片、能源供给及配套设施等。
辛国斌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Wh/kg,新型成组技术、高镍无钴电池、半固态电池等突破应用,全新设计、正向开发车型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驶里程超过700公里。
值得期待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坚持创新。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会议期间透露,宁德时代计划在2023年推出新一代电池电芯:凝聚态电池。与以往相比,这款新一代电池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循环寿命长的特点。
全产业链融合贯通
8月27日,赛力斯与宁德时代在大会期间正式签约。根据协议,未来5年赛力斯旗下AITO问界系列车型将全面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同时,问界系列新车型亦将全面搭载麒麟电池。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赛力斯未来将始终笃定“三个坚持”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为用户提供智慧电动汽车不一样的出行体验;坚持长期主义,为全球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而奋斗,让更多的人成为汽车环保人;坚持商业成功,构建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体系。
开放合作、生态共赢被业内认可为应对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最佳途径。成立于2015年的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地平线,从2020年其研制的车规级汽车智能芯片第一次上车,短短2年多时间,快速发展到与100多家伙伴合作,服务于20多家车厂的70多个前装项目,有100多万片芯片出货。
“在‘新四化’的驱动下,汽车行业正在变革,虽然智能汽车正处于激烈的竞争期,但开放合作的生态模式才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认为,随着这种变革,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特别是从2020年以后,整个供应链从传统的链条状垂直式的模式发生变化,正在从链状走向网状,变得更加扁平化,形成网状协作的关系。未来,地平线也会进一步向主机厂开放,以定制化模式满足主机厂的开发需求,协助主机厂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整车和芯片的协同性以及领先性。
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辛国斌表示,这些成绩正是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全球合作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协同。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产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工信部将加持国际化创新、全球化发展的共识,支持各国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和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促进资源要素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效运行,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效能。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在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共话新能源汽车产业,展望产业前景,并就面向未来的创新技术路线展开探讨。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1月份至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2.1%,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增加至1227万辆,带动全球累计销量从13.3万辆增加至2376万辆。中国培育了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关企业数量的变化也透露出行业的火热程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全国约有58.5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其中1月份至7月份新增注册企业13.8万家,平均增速为42.5%。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速度非常快,也代表着这个新兴产业正从S形曲线的底部进入到加速增长区间,未来的增长或将保持在更高的速度上。”王晓明说。
曾毓群认为,十几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早期的萌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当前正在加速迈向全面电动化的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技术路线也备受关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从零起步到走在世界前列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家有力有效的顶层设计,站在发展的新阶段,同样需要国家产业发展的持续指引。陈虹呼吁,尽快出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实施路径和核算边界等。
“电动汽车已经从颠覆性、跨越性的上半场进入逐渐成熟稳定的下半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未来,一方面要在技术上进一步细化,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让电动汽车更好用。他建议,要科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要有新打算,要推动新技术更好,但也不能指望新技术一定要颠覆老技术,需要进入一个稳定的生产期,在产业链共赢的情况下把产业发展好。(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崔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