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中国区域经济排行榜上的位次,发生标志性跃升。

  安徽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历史性跨越。

  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8.9%,营收总量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

  中西部虽然不像东部集聚了中国区域经济“擂台赛”的最强选手,但也有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等多个重量级选手。工业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安徽力压一众经济大省跃居中西部工业规模第一省,殊为不易。

  规上工业营收成为中西部第一,意味着什么

  工业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而规模则是实力的基础。规上工业营收由所有规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加总所得,是衡量工业规模的关键指标。

  经济大省,无不是工业大省。中国经济“前三甲”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的规上工业营收,也长期占据全国前三位。在中西部地区,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经济大省的规上工业营收同样排名靠前。

  安徽经济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已实现“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但经济总量在中西部仍居河南、四川、湖北、湖南之后。规上工业营收规模率先反超,说明安徽工业实力的增长快于经济整体的增长。

  更详细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2023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为4705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6亿元,增长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1.8亿元,增长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5%;第三产业增加值24682.2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增速6.1%,较地区生产总值整体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如果将目光进一步聚焦到规上工业,2023年全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长三角第2位。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3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逐季提升的“加速度”,由一季度的4.2%、上半年的6.9%、前三季度的7.3%上升到全年的7.5%,向好的势头明显。

  往深了看,工业对于经济整体有显著的溢出和拉动作用。工业增长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人们钱包鼓了,消费就会增加;工业的活跃还会让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加景气。

  因此,安徽规上工业跑出“加速度”,也会拉动服务业更快增长。安徽经济持续向上继续跃升的基础坚实,经济总量在全国排行榜上继续争先进位,有着很大想象空间。

  是哪些产业支撑了安徽工业的规模跃升

  从一组亮眼的数据中可窥见其中端倪:2023年,安徽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90.6亿元,增长11.6%。

  “新三样”出口的高速增长,折射安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2023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42.9%、较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

  近年来,安徽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在构建“4+10”万千亿产业体系(4个万亿产业、10个千亿产业)上取得显著进展。

  汽车是制造业中链条最长、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当前正面临新能源汽车崛起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致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这一轮行业洗牌的大变革中赢得了先机。

  2023年全年,安徽全省汽车业增加值增长33.9%,增幅创2010年以来年度新高,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26.4%、居41个大类行业之首;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

  光伏是中国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并实现端到端安全可控的产业。最近一轮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安徽同样抓住了。目前,安徽光伏玻璃产量占全国1/2以上、逆变器产量占全国1/3、组件产量占全国1/4左右。2023年全年光伏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00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创历史新高。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超400家,形成从材料到器件,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布局……安徽持续推动“建芯固屏、聚光强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装备制造业历来是安徽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去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营收突破1万亿元,成为首个破万亿元的新兴产业。当前,安徽还致力打造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确立了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7个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

  安徽还是全球最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之一,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1台“安徽造”。去年全省家电“三大件”产量8700万台、居全国第2位。

  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的同时,安徽也没有忽视传统产业。

  有色金属巨头铜陵有色、建材巨头海螺集团两家皖企,已连续五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宝武马钢通过深化改革,以新技术新产品赢得市场,焕发新生机。持续优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产业的行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安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加坚实。

  规模上去了,后劲怎么样

  后劲关键看结构,看质量效益。

  安徽工业的进步,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2022年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安徽综合排名居全国第6位。

  发展质量首先看创新。这是引领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安徽科创实力雄厚,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一优势成为安徽工业提质增效的强大推动力。全国范围内,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共29个,安徽就有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智能语音创新中心、通用机械基础件创新中心3个。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发展韧性足,其中有许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截至2023年9月底,安徽已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7户,居全国第8位。

  再看智能化。

  安徽不仅有技术领先的产业和企业,也有着工业4.0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全球顶级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共同组织遴选的“灯塔工厂”,被认为是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安徽有5座“灯塔工厂”,居全国第3位。

  安徽还培育了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12个,数量居全国第2位。

  工业互联网正在带来工业生产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2023年,安徽新增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5G工厂19个,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4位。

  再看绿色化。

  如果问安徽工业的“底色”,答案无疑是绿色。工信部评选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安徽有76家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入选。

  “十三五”期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05%,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1年和2022年,这一指标分别再下降5.3%、3.8%。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带来安徽工业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

  更大的进步、更精彩的故事,值得期待

  安徽工业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的跃升,是长期聚焦制造强省建设,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招大引强、培优育新的结果。

  对于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省政府都组织专家、代表性企业、商协会深入研讨,理清产业链构成、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力重点、实现路径,确定科学、精准、有效的打法。

  同时,安徽还组建了产业专班,建立了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机制。省政府领导担任专班负责人,协调各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终拍板的人从一开始就直接负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徽省级领导每年拜访和会见客商多达数千次。“到安徽见省领导很容易”,是很多客商共同的感受。

  政府部门也都全力行动起来。以工业主管部门经信部门为例,2023年,安徽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累计包保工业企业1.81万户、走访企业7.2万余次,帮助解决问题8600余个,推动1906户企业退出停产半停产状态。

  营商环境的优化叠加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安徽成为吸引工业制造业投资的“强磁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速已连续24个月保持18%以上,占全部投资比重突破30%。2023年安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71户、为历年来最高,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2752户、创历史新高,净增2187户、创近10年来新高。

  从投资看后劲,从企业看活力。量质齐升的安徽工业,活力很强,后劲很足。当然,安徽并没有因成绩单而沾沾自喜,没有因良好的态势而松气歇脚,而是仍然保持着清醒和干劲。

  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上,安徽省委主要领导指出,当前,全省制造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要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努力闯出一条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数智赋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以新型工业化的扎实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安徽,随着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飞猛进,正在成为中国工业、“中国制造”引人注目的新势力。在规上工业营收规模跃居中西部第一之后,安徽工业将致力于由大变强。(记者 汪国梁 朱 卓 许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