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省人社厅工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 开新局”,以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就业问题为抓手,在推进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探索创新,担当作为,构建起了“五位一体”的“家门口”基层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灵活就业不出门,岗位供给“送到位”。面对当前基层社区面临大龄妇女和宝妈群体增多、残疾群体就业需求增大等问题,滨州市充分调研、积极探索,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和农村空闲院落,规划建设“社区微工厂”,积极对接企业,开办加工点。劳动者既可以在“微工厂”工作,还可以将零活带回家,实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已建设“社区微工厂”101处,实现了5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据调研,通过“社区微工厂”可实现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二是业务办理不出村,服务网点“建到位”。自2019年开始,滨州市创新实施了“人社政务进村居,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行动,以“服务下沉、振兴乡村、便民惠农”为目标,推进村级人社服务平台建设,将就业创业各项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村民不出村即可办理或查询就失业登记、岗位信息推送、培训机构查询等相关业务。目前累计建设村级网点2012个,每个网点配备一名代办人员,优先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乡村就业服务链条全面打通,基本实现了社保、就业等业务在村居的全覆盖。

三是特色培训送到家,兜底保障“做到位”。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助力“山东手造”工程推进行动,积极推进手造类培训。充分挖掘全市优秀传统工艺,建立“滨州手造”项目库和“滨州手造”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内容包括草柳编、布老虎、剪纸等25个项目349个门类,让非遗培训在乡村活起来,保障农村群众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已开展手造类培训1.7万人次。

四是劳务信息掌上找,数据平台“用到位”。强化就业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基层群众一部手机即可查岗位、找工作。去年以来,先后研发建设了滨州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滨州市“云零工”小程序、滨州“就业码”“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了政策匹配、职位推送、岗位对接、单位筛选等全程专业化的就业服务,打造了滨州就业“码上办”的精准服务品牌。目前通过平台成功实现就业2.1万人次。

五是政策宣讲进村居,权益维护“讲到位”。开展就业服务“四进四送”活动,深入基层赶大集、到夜市、进村居,宣讲就业政策、推广就业岗位。同时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合同签订、纠纷预防处置以及外出务工依法维权等,开展劳动普法宣传,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开展进基层活动110余场,就业工作知晓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