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长周期、大繁荣的阶段,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状下,探索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深化我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攀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峰。那么我国文化产业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第一,文化科技融合。文化科技融合一方面通过新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同时又用新的技术形成新的市场和业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

文化科技融合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并且是国家未来要强力推进的一个方向。比如手机的用途,以前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手机功能和之前比较是天壤之别。可以说,文化科技融合对人们在消费端的改变明显,对生产端同样如此。比如,影视。以前拍电影、拍电视剧都要去找外影地,现在不需要了,在一个工作室里模拟拍摄就可以了。还有动漫制作,以前要一张一张画,现在可以一键生成。所以,科技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影响很大。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数据资产入表的问题。资产一定是可以计价的,只有计价才能入表。我们怎么让数字资产入表?这里最重要的是数据资产的计价问题,因为数据资产及相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费方式不同,所以对它的计价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目的下,同样一个数据资产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当然,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新的市场,满足了人类更多的需求,同时也有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数据管理、数据安全行业将会有大发展。前一段时间,许多科技届人士要求控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因为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不受控制。比如,现在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很发达,他们的机器人甚至可以流眼泪。还有数字产品。数字产品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去防范这个问题。

第二,文化金融融合。科技和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翼,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有很大的相似性,需要资本助力,需要大量风险投资进入,从这个角度看,直接融资的价值比银行间接融资更为重要。科技无国界,而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涉及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资本的盲目扩张也会对文化安全形成严峻冲击。

建好用好文化产业数据库。对于北京而言,我们要不断优化调整丰富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据库、上市文化企业数据库、拟上市企业文化数据库、文化科技企业数据库、文化产业园区数据库、对外文化贸易企业数据库,找准工作中的具体服务对象,及时跟踪了解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问题,尽可能帮助解决,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我们要加强分类指导,发挥北京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等平台的作用,推动文化科技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第三,文化消费需求升级,消费成为重要增长动力。文化消费具有特殊性。文化消费特殊性在于本质上是精神和价值传播,并在有效传播中实现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值,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比如,看书、看电影就是最简单的精神和价值传播,并在有效传播中实现了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值,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率,这与一般消费品不一样。为什么与一般消费品不一样?比如,我用一个杯子,用了后杯子就折旧了。但是,人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在获得了某种知识或者感受后,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这一点来说,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产品的消费。2023年上半年,整个文化消费市场的复苏是比较快的,尤其是文旅市场。现在,文化消费正经历消费格局的变化。同时,文化消费也已经基本回归理性,人们更加注重悦己体验。文化消费还呈现出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不断出现。

北京文化消费市场复苏强劲。比如,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这个惠民文化消费季,到2023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了。现在国内许多省市都来效仿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未来,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几点战略思考:第一,服务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中国文化要在国际传播中更有效承担首都的使命与责任。第二,发挥好全国文化中心作用,以先进的文化治理范式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技术,创造自身发展新优势,并引领带动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协同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在减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优化人文经济环境,夯实核心竞争力基础。第四,如何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文化科技深度有机融合,以新的产业理念实现文化产业和市场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文明。

那么,在具体实施上,我们还要注意九个方面问题:第一,优化完善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文化产业治理领导和工作机制。第二,加大文化经济政策有效供给,并由选择性向功能性政策转变。第三,实施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有智能发展、平台发展、生态发展的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要融为共享性。就北京而言,除了解决制度设计和顶层设计之外,还要注重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第四,活化利用优秀文化,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要发挥北京在这方面的优势,让当代人去了解这些历史,去喜欢这些历史,进而读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聚焦产业园区智能化、专业化、国际化建设,优化空间功能承载,实施重大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只有“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了才行。第六,聚焦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配置,推进文化金融融合,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高能级覆盖全行业和全国性的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切实发挥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我们要依靠龙头企业,以供应链的方式把各种创新资源串起来。第七,聚焦核心功能,优化国有文化资产战略性布局,重组企业集团以活化存量资源,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第八,聚焦价值引领和高品质产品服务供给,提高文化消费层级和对区域发展贡献力。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一定不能基于本地的发展,还要对周边区域的文化发展有贡献力。第九,推进高水平开放,整体提升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在推进高水平开放层面,北京应该有自己的责任。比如,北京的电影节、图书节、设计周等平台,要求主动设置议题,要变成世界文化主场。

(根据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处处长吴锡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