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个“上海芯”水稻新品种发布  基因组学选育技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本报讯(记者 屠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昨天,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上海金山区农民丰收节新品种展示活动在高新区举行。活动发布了水稻品种RGPI(Rice Genomic Performance Index)指数以及中科荃银7个水稻新品种,导航育种产品服务平台同时上线,助力种业成果转化和推广,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RGPI指数指的是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水稻品种进行基因型评估,分析水稻品种中的优劣基因,从而对水稻品种进行客观评价,为育种家选育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据位于高新区的上海中科荃银金山科研育种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7个水稻新品种都是通过基因组学技术选育出来的。比如“沪科优泰香”是走高端路线的优质香稻,“科优丝苗”和“科优836”是偏稳产高产型的品种,突破最大的是“嘉禾优175”,它是双国审品种,单季晚粳和中籼迟熟均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单季晚粳和中籼种植。

  他解释道,老一辈传统育种家的育种,是用眼睛去看田间的表现,现在是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结合田间表现来选,所以可以一次性选出7个新品种,只需3—5年,以前则需5—8年,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了育种效率。

  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态观测站、国家联盟表型组育种创新平台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揭牌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参加田间开放日活动,走在田间地头,见证水稻的生长,感受丰收的喜悦。种业是开端,丰收是结果,种业发展与农民丰收在此交融。

  现代种业是农业产业的核心和“芯片”。近年来,金山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推动产业振兴。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融合”理念,聚焦品牌农业、数字农业、高科技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