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十分快速,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方面,我们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范围的不断加大,使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上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治理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
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服务于人民,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什么是人的作用?就是提高城市中公民的个人素质。
(二)系统准备
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我们要做好事前准备、事中准备、事后准备。
(三)规划设计
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我们还要有体系化、科学化的规划设计。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需要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嵌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四)能力建设
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我们要提高能力建设,比如,组织能力建设、社区能力建设等。我们要将这些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单独对待。我认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建设是可以量化的。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防控各种风险,最重要的是防控有可能迟滞、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
《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县乡、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型城市”。要实现《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的目标,我们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在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中,我们要有法规和标准,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像大型综合体育场会举行一些比赛或者活动。在这些比赛或者活动中,参与的人数经常有成千上万人。在这时候,我们就会面临人员聚集的安全风险,包括在建设一些公共设施时,我们的技术标准不能只单单满足质量或施工标准,更应满足安全和应急设施的要求。另外,我们还要对重点产业进行安全改造升级。
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时,我们还要有设计框架、专项应急预案等。比如,我们要定期开展应急管理能力培训、演练,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评估,设定优先级,先解决最优先的问题,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二、监测预警
城市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系统、响应、沟通、技术等要素共同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搭建一个平台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城市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各个方面。
三、应急指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就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论述,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打造尖刀和拳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根本政治保证和强大发展动力。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着眼实战,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将城市安全治理和城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
四、处置保障
未来,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核心机能的建设非常关键。比如,在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保障设施的韧性程度建设、抗灾建设、恢复能力建设等方面,可以进行量化考量。
五、调查评估
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我们要提高调查评估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技术手段优化城市治理的路径、办法。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拧紧责任链条。只有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才能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方的责任。要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职能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根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游志斌《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