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委联合多部门日前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首个国家层面的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近3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推动氢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安全保障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将有效提升标准供给水平,助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氢能被视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规模和成本效益都已显著提升。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

  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氢能源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密封失效、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运输事故等原因引发的一系列氢能使用问题,不仅给氢能安全管理敲响警钟,也反映出氢能领域标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危害。

  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发布氢能领域的国家标准222项、行业标准94项、地方标准21项、团体标准210余项。然而,许多标准发布年代较为久远,已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标准化体系建设整体滞后于行业发展。例如,在氢排测试中,瞬时排放氢气浓度不超过8%是否科学合理,缺乏数据验证;高密度储氢等新型氢储运方式尚无统一标准,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氢能产业仍处起步阶段,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缺乏相应的标准支撑,包括前沿核心技术受限、降低研发制造成本、安全可靠性等在内的诸多问题,制约了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准化是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能够保障研发和生产过程的规范有序。去年10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立覆盖制储输用等各环节的氢能标准体系。

  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氢能在安全保障、储运、装备设施等具体方面亟需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体系。

  要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的发展理念。健全清洁氢能存储全产业的标准供给结构,拓宽各个环节的标准覆盖度,不断提升产业链标准化新水平。加强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主持和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逐步提高我国氢能国际标准化影响力。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